“有海水处即有华人”,可以说,华商几乎遍布地球每个角落。2007年9月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华商大会宣布,全世界华商总资产超过6万亿美元!一代代华侨华人筚路褴褛、艰苦卓绝的努力,为世界创造了惊人的财富。仅以印尼为例,在印尼的华侨人数只占当地人口的3%,但他们对当地经济做出的贡献却超过了50%。他们在历史的动荡与尘埃中,始终淡定自若地耕耘着脚下的土地,开创着头顶的一片天,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奋斗篇章!
黄奕聪和他的儿女们
黄奕聪与妻子赖淑华育有六男二女,黄奕聪十分重视对其子女的教育。
60年代中期以前,其子女大都先后在乌绒班当或雅加达等地的华侨中小学受过一定程度的华文教育。60年代中期以后,其子女有的在当地印尼大、中学校学习,有的后来分别被送到新加坡、日本、美国、中国及加拿大等国的高等学府深造。他们毕业返回印尼后,黄奕聪悉心培养他们熟悉商务及企业经营。
他没有在一开始就把子女们安置在金光集团总部或各主要公司企业中担任领导要职,而是先把他们派到各地金光集团属下的企业,从基层工作干起。黄奕聪说:“我用实际业务工作示范来教育他们。”“我不用指手划脚、命令他们干这干那喋喋不休的办法,而是用努力实干的榜样来教育他们,带他们参加一些谈判或业务会议,到银行进行贷款等业务联系或谈判等等。”他的差不多所有子女都先后被派到万雅老、乌绒班当、东西爪哇的食用油厂、造纸厂、棕榈种植园等企业工作,从底层业务做起,最多也只是让他们担任监工或工头,黄奕聪说:“我的孩子们经历这种见习及工作过程,平均要8年到10年。”子女们经过在基层企业的这种锻炼,逐步熟悉了商业经营管理的种种门道之后,才被调回雅加达金光集团总部,按各人的特长,分别委以各企业的经理、董事、正副总经理以至副董事长等职。
长子黄志源,1944年出生,印尼姓名德固·甘达·维渣雅(Teguh Ganda Widjaya),其妻是林明华。黄志源在当地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协助父亲经营管理一些公司及工厂的业务。他最初在比摩利油厂工作,曾任经理。70年代,两家纸厂创办后,他转而参加纸厂的创建与经营,先后任经理、副总经理。80年代后,他接替病逝的赖文辉主管经营金光集团的造纸工业,担任董事总经理、副董事长,此外,还兼任“印尼国际银行”副董事长等职。黄奕聪认为,黄志源不仅是长子,而且较早参加金光集团企业的创建与开拓,事业进取心强,有雄心壮志。他工作努力勤奋,诚实简朴,处事公正果断,比较成熟老练,在印尼企业界有较丰富的经验和一定威望,又有团结、率领诸弟妹齐心协力做好工作。近几年来,他已基本代替黄奕聪主持日常工作及每周集团的工作例会、汇报会。1991年黄奕聪向新闻界宣布,他已基本退居第二线可退休,并指定黄志源为其事业的首席接班人,主持整个金光集团的工作。
长女黄秀花,1947年生,印尼姓名苏卡玛哇蒂·维渣雅(Sukmawati Wiajaya),她是黄奕聪最得力最亲近的助手之一,深得黄奕聪宠爱。她先后任金光集团的经理、行政总裁及副董事长,兼任“印尼国际银行”经理(后升任为副董事长),以及“英达基亚特纸浆及造纸有限公司”的董事等职,实际上为黄奕聪及其金光集团的秘书长及总管。她主要负责考察聘用各企业的高中级专业职员、经理及工人等人事工作,并主管集团的财务及行政事务。其丈夫赖文辉是她的表兄,1946年生,是一位工作能力很强的企业经营管理专才,深受黄奕聪器重,曾担任“英达基亚特造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和“印尼国际银行”副董事长等,为金光集团的经营拓展立下了汗马功劳。1988年4月赖文辉不幸病逝,他逝世后,他在金光集团的职务才由黄志源、黄秀花及黄鹏年分别接替。
次子黄鸿年,印尼姓名Oei Hong Leong,在当地华侨学校受过中文教育,有材料称他60年代曾返中国大陆深造。70年代前后旅居新加坡,主要在新加坡、香港等地经营各种工商企业。
三子黄鹏年,印尼姓名英特拉·维渣雅(Indra Widjaya),在印尼华侨中小学毕业后,进入新加坡南洋大学工商管理系深造。1974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后,返回印尼辅佐父业。后又到美国宾西法尼亚洲匹兹堡大学攻读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82年,黄奕聪收购接办“印尼国际银行”后,即委任黄鹏年为银行董事经理,参与银行的领导工作。其姐夫赖文辉去世后,即担任银行董事总经理,统管金光集团所属的银行金融、租赁及保险等公司企业。黄奕聪认为,黄鹏年为人沉着,善于思考,遇事冷静,有耐心,又受过高等学校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的教育训练,是金光集团银行金融业领导的最佳人选。在黄鹏年的主持领导下,近几年来,金光集团和“印尼国际银行”及保险公司等企业获得空前的发展。黄鹏年与妻子朱相桦育有三位儿女。
四子黄祥年,印尼姓名慕哈达尔·维渣雅(Muhtar Widjaya),除担任“印尼国际银行”董事外,主要担任“英达·基亚特纸浆及造纸厂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协助长兄黄志源经营管理金光集团的造纸业。一般认为,在黄志源接替黄奕聪之位而主管整个金光集团工作之后,黄祥年将接替黄志源担任金光集团两家纸厂的总经理,主持领导整个造纸工业的生产与经营,这是黄奕聪周密安排的一步棋。黄祥年的妻子是陈玉兰。
五子黄柏年,印尼姓名雅法尔·维渣雅(Djafar Widjaya),在当地受过中小学教育,后被送到加拿大留学。从加拿大高等学校毕业返回印尼后,先被派到金光集团的基层企业中见习锻炼,后除担任“印尼国际银行”董事以外,主要担任“英达·基亚特纸浆及造纸厂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辅佐黄志源干了九年。1989年,黄奕聪安排他主持领导金光集团的房地产业及酒店业等,担任“祖国使节有限公司”(P.T.Duta Pertiwi)的总经理,主持开发建设芒加都亚地区的商业大楼及住宅大楼,后又计划建设青景住宅群及包括商业贸易酒家等综合大楼的建筑群。其妻是曾秀玲。
六子黄荣年,印尼姓名费兰克乌斯曼·维渣雅(Franky Usman Widjaya),在当地念完中小学后,被送到日本高等学校深造。毕业返回印尼后,由于是幼子,并没有和其他兄长一样被下放到外省地区的分公司工厂企业中见习,而被安排在雅加达金光集团总部工作,在其父黄奕聪及各兄长的副食指导下,担任一个普通经理职务。在他熟悉一般公司业务工作后,1990年黄奕聪即委派他主持领导金光集团、“菲尔玛牌食用油厂有限公司”的生产及经营,担任该公司的总经理。此外,他也兼任了“印尼国际银行”及“英达·基亚特纸浆及造纸厂有限公司”的董事等职。
由上可见,黄奕聪本人尽管受正规教育不多,但半个多世纪的奋斗经营使他深刻认识到子女受教育的重要性,正如人们在评论中所指出的:“黄奕聪的子女们都很能干,他们都受过高深的教育”,“他们也不是靠其父黄奕聪的名声和威望而生活工作的。”黄奕聪深谋远虑地送其子女们分别到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日本及印尼本国受教育,分别掌握各国语言与国际商务知识,恰当地安排他们在金光集团所属的各主要公司企业中分工负责,独当一面地领导经营公司企业。这也可说是黄奕聪及金光集团的一个特点。
进入90年代以后,众多印尼华人大企业家年事已高,华人企业集团的创建人及第一代掌舵人陆续退居第二线。黄奕聪也作了一定安排,由前所述,他已正式宣布长子黄志源为其事业及企业集团的接班人和掌权者。他对众多子女将肩负的企业集团的职位早已作了周密的计划安排。因此,早在1991年中,黄奕聪即已宣布:“从现在起,我已经退居二线了,因此,我每天只到办公室来半天,集团所有的事务都已交给德固(即黄志源)负责主持领导。我希望,他不仅能够使我多年来经营发展的企业不断继续获得发展与壮大,而且也希望他能有计划分阶段地使‘金光集团’的所有工业产品进一步扩大出口,打入国际市场。”尽管如此,事实上,黄奕聪并没有完全退休不管事。每星期三,他都在金光集团大厦召集其子女及主要经营管理领导成员开一次会,听取汇报及讨论解决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重要问题与困难。他说:“我尽管不再掌管‘金光集团’,但到现在我每天都没有停止阅看报刊杂志,听国内外新闻。也看有关金融及贸易的严肃的书籍。我现在的方式是尽量多多地协助子女们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复杂问题,找出取得成功的道路及办法。我希望德固也和我所做的一样,效法我去做。”
儿女和朋友眼中的黄奕聪
这是印尼当地一个华人旺族的生日家宴,过生日的老太太今年八十岁了。按照华人的风俗,八个儿女、二十六个孙子孙女一一穿上红裙、打上红领带,盛装出席。相依相伴六十六载的老伴更是送上了深情的祝福。
“亲爱的妈妈,您对我们的恩泽如同日月光华,您对我们的慈爱如同大海情深,值此妈妈八十华诞之际,我要向您说一声,妈妈,谢谢您”儿女们一一上台表达着对母亲的爱,追述着母亲陪伴他们传奇的父亲共同走过的迭宕起伏的一生。
长女黄秀花:“在我七岁当时,社会也是很动乱不堪,爸爸不在家,爸爸在外做事忙,妈妈身怀六甲。”
一个印尼最大的华人经济帝国波澜壮阔的家族奋斗史,因而历历在目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但也许,没有人能真正体会他们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商海沉浮后,此刻的从容与淡定。
1948年的一天,印尼的一个小椰油商乘帆船到拉耶岛收购椰油,经过两天两夜艰苦的水上航程返回望加锡时,不幸被军队以低价收购,导致血本无归。这个小椰油商叫黄奕聪。回到家里,他把能卖的全卖了,仍不够还债。黄奕聪就劝妻子把较值钱的嫁妆拿去典当,他说:“现在拿你的,将来十倍还你。我不能对朋友失去信义,不然就会失去一切,什么都没有了。”
幼子黄荣年:“他说诚信是比性命还重要,生命没有了,可是还是要在诚信上要非常坚持。”
黄奕聪凭借“信”、“义”二字,闯过了难关。没人知道,“信”“义”二字日后支撑着这个小椰油商创建了一个跨国企业集团;而当年那个小门小户的小本椰油生意,就是今日印尼最大财团之一金光集团的“前世出身”。
印尼金光集团,曾被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为印尼第一大财团及全球华人第七大财团,旗下拥有制浆造纸、金融、食品加工以及房地产等四大支柱产业,注册法人公司400多家,资产超过200亿美元。在近半个多世纪,黄氏家族所构建的资产帝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其旗舰企业亚洲浆纸APP位列全球纸业十强第五位,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铜版纸生产厂;其农业食品部在印尼拥有大片棕榈、橡胶、椰子种植园,主要从事棕榈油和金枪鱼加工,产品远销欧洲、日本、中国、荷兰、美国、德国等地;金融方面,黄奕聪经手的印尼国际银行曾将分号开到了两百多家;地产方面,金光集团投资建设的雅加达凯悦酒店,马来西亚的海伦酒店,新加坡的豪华住宅-禺滨园高级公寓均名声远播。
金光集团创始人黄奕聪:“印尼可以说是天府之国,山里海里矿产黄金,物产是全东南亚最完全的,所以我们华人只要有脑筋的去做,每一个都成富翁。”
黄奕聪一句淡然的“天府之国”,没有道出华人在印尼的世道沧桑。事实上,政治的动荡、时局的不稳定,以及印尼排华势力的干扰,使华人华侨在当地发展可谓举步维艰。但金光集团自创立之日起,就始终将事业触角紧密地依附在与百姓吃穿用相关的民生经济上,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金光的发展,也称得上是于乱世中闲庭信步。
长女黄秀花:“父亲他判断力当然,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天才,他从小年轻就知道,在荷兰时代,日本时代,他是成长在这个(时代),他知道在人类日常生活需要的东西,当初,你可能也听过,我爸爸养猪,或者是做面包,做糖果,或者是在战乱时期,兵荒马乱,人家喝冰啊,这些小生意他都做过了,他看过很多日常生活,总得来讲;食品是最重要的,吃东西,所以我们是走向食品第一。”
1960年,一直从事椰干生意的黄奕聪移居首都雅加达,并于同年创办了金光公司。但当时金光公司还只是一家中小企业,主要从事最擅长的椰干和豆蔻贸易。1967年,印尼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印尼政府还颁布了“印尼华人的基本法令”,动员和利用华人资金积极参与印尼的社会经济建设。黄奕聪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发展企业的大好时机。于是在1968年,他与三林集团的林绍良共同投资2000万印尼盾,正式创建了“比摩利油厂”。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比摩利油厂已成为印尼最大的食用油企业,黄奕聪被称为“食用油大王”。
但是商场上的分分合合总难预料。1990年,黄奕聪将其在比摩利油厂的股份转让给了林绍良。出人意料的是,黄奕聪对这场“因缘散尽”看得很淡,他对子女们说,比摩利就是个婷婷玉立的女儿,出嫁总是难免的。
幼子黄荣年:“我们合作的非常愉快其实,可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觉得可能在理念上有点不同,所以我们大家就分开了;(父亲)他为了不让我们太伤心,就讲了比较幽默的话。说(女儿)大了嫁出去,这个大家应该是很开心的事,很自豪的,人家还要我们的女儿应该是很好的事。”
同年,黄奕聪在爪哇另起炉灶,创建了“菲尔玛食用油企业”。凭借多年在食用油领域的美誉和生产经验,菲尔玛食用油很快从爪哇市场扩展到全印尼,经营第一年就获利140亿印尼盾,一举收复了半壁江山。
幼子黄荣年:“因为油不单单是他的下游,他的上游,在种植(棕榈)方面,我们种植的蛮成功。面积很大,差不多36万公顷吧。36公顷如果以新加坡来说,这个是比如了,差不多是6个新加坡。”
像所有大企业家一样,黄奕聪在事业拓展上雄心勃勃,他不只要做“椰子大王”、“食用油大王”,他还要把商业触角延展到食品和农业以外的产业中去,于是造纸业进入了他的视野。黄奕聪发现,与食品业不同,造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有着不可限量的上升空间的。
吉伟化学厂是金光集团这个纸业大亨在造纸领域的前世出身。三十年前,作为一家为造纸企业提供化学原料的不起眼的小厂,为了消化掉市场过剩造成的原料积压,便从台湾引进了几台二手纸机。正是这样一个貌似误打误撞进入的行业,为金光集团开拓了崭新的视野。
亚洲浆纸APP印尼总部执行副总裁林永祥:“开始的时候当然我们的规模比较小,因为有很多比我们早一些时间建的纸厂,那我们就先从小做大。所以去欧洲买一些,刚才讲的二手纸机,先把规模做大,我们理念就是先做大,然后再去做强,然后再做富,然后再做久,这种想法做下去。”
正是基于这样的出身背景,金光集团的旗舰企业_亚洲浆纸APP开始凤凰涅磐。他们不仅投入了巨额资金引进世界顶级生产设备,而且以印尼天然的森林资源为依托,大规模地开荒拓疆,引种造纸用的速生工业林。到目前,APP在印尼的纸厂年产浆纸七百万吨,产品远销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食用油与造纸,撑起金光集团四面旗帜的另两大支柱产业是房地产和金融。黄奕聪认为,人们衣食无忧后,首先考虑的就是改善住房,而要买房,必然要向银行贷款,因此地产和金融也称得上是相对稳妥的“民生经济”。而此时,亚洲浆纸APP的发展也带动了金光集团整个资金实力的核裂变。于是在1982年,黄奕聪投巨资收购了一家本不起眼的小银行_“印尼国际银行”。 虽然说闻道有先后,但黄奕聪知人善用,他高薪聘请了专业团队,对印尼国际银行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十年后,经过黄奕聪的妙手点化,印尼国际银行把分行开到了250家,1993年到1995年,印尼国际银行的利润超过了印尼所有的银行。
但是,正当黄奕聪从椰子大王、造纸大王一个华丽转身晋身为金融银行界新贵时,史无前例的货币风暴_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钞票大幅贬值,印尼国际银行亏欠20多亿。此时,黄奕聪本可以申请破产,这样就可以转驾全部债务,日后待时机以其它方式东山再起。但黄奕聪没有这样做,这有违他的“信、义”之心。
黄荣年:“(他说)不能因为有什么挫折不把(债还掉),借钱还钱再借不难嘛,这是他的想法。所以他倒了几次,因为时代的不同,政策变了,还有很多人愿意帮他,所以才有今天的局面。”
此时,金光集团的地产项目力挽狂澜,扭转了败局。其实早在八十年代初期,金光集团就进军了地产界。金光旗下仅其在雅加达近郊的卫星城,就占地6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80万。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印尼国际银行遵照印尼政府的要求,开始对其资本结构进行调整,金光集团所占的股权降至18%,2001年,金光集团完全退出了印尼国际银行。但是到了2005年,金光再出重拳收购了印尼的SHINTA银行,并于2007年将其更名为金光银行。新银行的成立昭示着金光集团在金融银行领域走过寒冬,浴火重生。
黄奕聪:“最少五次我倒掉,但是没有少还一块钱,没有少还利息。”
黄奕聪说他一生从未悔过约,从未欠别人一分钱,这对于一个商人来说,是有着千金重的大担当。其实不仅如此,当黄奕聪把一个小门小户的金光公司千锤百炼而成印尼最大的财团之一时,他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外来的华人,头顶着人家的天,脚踩着人家的土地,他一定要有所回馈。
2002年,雅加达发生大水灾,百分之七十的房屋泡在水里,很多贫民不仅居无定所,而且连基本的食品、饮水也不能保证。黄奕聪便联合当地有经济实力的华人华侨,出资购买了大量的米面,挨家挨户发放到灾民手中。
印尼慈济基金会黄思贤:“最后一个就是迁村,那么要盖很多房子这些穷人才能搬去,他才会把这些违章建筑拆掉。那么当时黄伯伯他自己80几岁了,马上带领子弟兵,当然他找了政府单位一起军警还有慈济(基金会)的职工,他的企业界的这些朋友,还有他的员工,一起就开始抽水,消毒,清扫,他自己都身先士卒了,当然最严峻的,最辛苦的就是如何跟政府要土地,盖大爱村。从他开始介绍一些企业家给我们认识,可能郭再源先生,郭师兄,有我们常常讲的“没问题先生”,也是黄伯伯介绍我们认识,当然那个时候就投入赈灾工作。“
真诚地付出大爱是消解贫富差距和种族矛盾的唯一途径。不仅如此,黄氏家族及其金光集团更是以无比坦荡的胸怀,与当地政府通力协作,全力推动着印尼的经济建设。1990年,黄奕聪积极响应当时的苏哈托总统所倡导的,华人企业集团要将其25%的股份转让给印尼合作社的号召,率先将其核心挂牌上市企业“印尼国际银行”、“吉伟化学造纸厂有限公司”和“翁姑尔?英达化学有限公司”的股票转让给了印尼合作社。黄奕聪的这一开先河之举,受到了当地朝野的广泛欢迎。而这种积极投入当地建设,与之同呼吸、共命运的豪情壮举,可能也正是金光集团在印尼一波又一波的政治风云、种族冲突中得以有惊无险地保全了下来的原因。
黄奕聪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有人总结,金光集团这样一个家族企业,得以跻身全球瞩目的大企业财团行列,靠的是就是黄氏家族一脉相承的治家为人本份_也就是诚信。但是另一方面,黄奕聪超乎常人的商业直觉与判断力,似乎又为金光集团的闲庭信步、稳健发展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一切都听起来有几分玄妙,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这个华人家族企业的永续经营之道呢?
朋友:“他是一个敢做敢当的人。”
黄荣年:“很看得开,往前看。”
黄秀花:“他成功的一部分就是很严格,而且很准时。”
朋友:“是一个很讲信义的一个商人。”
黄秀花:“很守信用。”
朋友:“他讲话很直接,也很果断。”
黄荣年:“人生就是有挫折的,但是怎么去把这个事情能够渡过,再更上一层楼,这就是我父亲坚定的信念”
黄秀花:“他很早起来做事,他说早起的鸟有食吃,所以我们每天7点一定要准时上班,7点一定要开会,不能迟一分钟,晚上做不完不能够放到明天,我们的账目少一分也要找到,找不到不能睡觉。我们从12点到1点,有的时候我都哭了,一两毛钱为什么还要这么紧张;他什么小事大事全部把它看成很重要,没有一件事说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黄荣年:他做得非常成功之后,因为印尼的政治比如说日本时代,好像一个梦一样就贬值,他的政策变了,突然破产了。好的时候朋友帮他开门,开车门各方面,有一次他走过去的时候,刚好碰到挫折,那个朋友就丢脸,就不看他,把脸别到别的地方去,他就很心疼,他就跟我们说,要真的是很自立
黄秀花:“我爸爸是一个很严格的父亲,很凶巴,而且教导我们也是很严格。不顾我们亲情的,每次做错一件事就要骂你几天几夜,我们是成长在很严格的教育中。”
黄奕聪朋友彭云鹏:“黄老先生教育的,尤其也是今天生日的黄伯母,对子女教育是非常地严格,非常成功,他们子女每一个都是在各个领域内是知名的大企业集团的首脑。我认为他们对应付这些所有要发生的事情,公司的改创和发展都有他们的本事,都有他们的能力。”
有人说,黄奕聪的成功之道归根到底,一是勤奋,二是善于经营,但黄奕聪本人总是喜欢说,还因为我有一个好太太,是她在每一次风浪面前,坚定不移地站在我的身后。
黄秀花:“我爸爸顺利的时候,你知道人家风光的时候,你风光的时候你没有看到在支持你的人,等到一旦生意不好的时候,有烦恼很大很大的烦恼,好比到家里吃不下饭,妈妈就问他什么事,他说天要塌下来了,怎么怎么,你知道很多事很紧张的,紧张到好像世界末日了,妈妈就一句两句,我就在旁边看着她,我也很紧张。妈妈说,睡觉睡觉,明天太阳照起来,你只要能够睡得好,明天再想,你今天想也没有用,人家都关门了。很简单就是说没有生意跟你谈了,人家都睡觉了,人家都关门了,那你好好的睡吧。他一好好的睡,明天一早起来精神好,你另外就想到别的(办法),你看到太阳升起来了,妈妈就是那么简单。”
在生日会现场,孩子们一同为妈妈唱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长子黄志源先生宣布:“今天呢,妈妈决定,把我们子女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捐献出来,作为慈济(基金会)的基金,那么去帮助更多的穷人。”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如今,在黄奕聪夫妇身上看到的,只有一种淡然自若;他们脸上的平静与详和,穿透了世事的沧桑。
其实早在1991年,黄奕聪就将集团事务交给子女们,全身退居了二线。有人说,作为家族企业,第二代华商_也就是他们的子女会比第一代华商有更大的成就,因为他们本身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加上他们大多有良好的教育背景,青出于蓝必胜于蓝。但是,如果没有第一代华人华侨头顶烈日、脚踏黄土的开天辟地,华人的身影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如此鲜明地绽放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他们勤勉克己、奋斗不息的精神照耀着后来人的坦荡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