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业观察
【全部专栏作者】    
 
马胜利:失败也是一种财富
        作者:人物故事       发表时间:2013-12-09   
【文章摘要】乍提马胜利这个名字,很多年轻人觉得陌生。但回顾35年来的改革历程,作为“国企承包第一人”,他无疑是一个起点。火的时候一说好就说得完美无缺,后来又说我坏,坏得透顶,一无是处。其实我不像他们说的那么好,也没那么坏。马胜利不是神,是人。

  马胜利,1938年出生,回族,国企承包第一人,组建跨省区承包企业集团第一人,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两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984年马胜利毛遂自荐承包石家庄造纸厂,率先在国有企业打破“铁饭碗、铁工资”,并推出改革“三十六计”和“七十二变”,造纸厂迅速扭亏为盈。在全国近千企业“求承包”的呼声下,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1988年成立。3年后集团难以为继宣告解散。1995年,马胜利被免去石家庄造纸厂厂长职务。


国企承包第一人 马胜利

  改革人物志 马胜利

  马胜利家书柜顶上撂着个铜奖杯,遍布黑锈,石奖座上刻着——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一九八八年四月。

  那时,企业经营者刚被称作“家”,而他是那个时代最炙手可热的明星企业家。

  他原本只是一个不甘走寻常路的国企工人。

  1984年,马胜利所在的石家庄造纸厂已经连续3年亏损。心一横,46岁的老马跑到厂门口,贴出一封公开信:我请求承包造纸厂!……达不到目标,甘愿受法律制裁!80多个字,是决心书,也是军令状。

  在那个对体制变化极其敏感,对“姓社还是姓资”问题争论不休的时代,这封公开信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马胜利本没想这么多。时任厂销售科长的他,初心只是希望做到“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

  很长一段时间,“管产不管销”是绝大多数国营工厂的经营模式。即便寒冬腊月也全马力生产冰棍包装纸,库房里囤积着近千吨纸制品,销售员跑断腿也卖不掉,工厂怎会不亏损!

  在当时,打破计划经济思维惯式如同破冰,只有非常之举、非常之力方可迅速打开局面,才能让人们看到改革的巨大爆发力。

  这时,自荐承包国营工厂的马胜利出现了。

  老马成了“国企承包第一人”。任命之时,距他贴出那封离经叛道的公开信仅一个月。

  承包第一个月,造纸厂利润超过21万元,第一年140万元,第二年280万元,第三年320万元……连年亏损的工厂摇身变效益大户,石家庄造纸厂借改革之势成为全国明星企业,也红了厂长马胜利。

  人们称他缔造了“一包就灵”神话。关于马胜利、石家庄造纸厂的各种故事和细节被津津乐道。全国各地纷纷提出“向马胜利学习”的口号,荣誉如雪片般飞来。

  “我是全国唯一一个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人。原先得了一次,后来他们说,哎呀还得再给马胜利一个……”

  马胜利成了改革精神的化身,承包就是他的名片。

  几年间,近千家造纸企业向马胜利提出“求承包”,甚至有企业打出“强烈要求马胜利厂长承包我厂”的横幅。马胜利对外承包的脚步越来越快。最快时,他48小时就完成了对一家企业的考察、洽谈、承包全过程。

  1988年1月,“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成立,提出目标是“在全国承包100家造纸厂,打造中国纸业托拉斯”。“这旋风般的节奏,本身就是一曲改革的颂歌,不是么?”当年有媒体盛赞“马胜利冲击波”。

  “马胜利是人不是神啊!”身陷集团管理、经营问题,同时深为各种谣言、调查所苦,疲于奔命的老马终于对自己说,“摊子铺得太大、太快了,把自己估计过高了。”

  造纸企业集团成立3年后宣告解散。1995年,56岁的马胜利被免去石家庄造纸厂厂长职务。

  改革洪流之猛,让乘势而起的人瞬间冲上巅峰,跌落也发生在一夜之间,悄无声息。

  马胜利的免职是上级单位的一句口头通知,全程不到5分钟。

  他想不通。

  厂长当不成了,生活总要继续。马胜利一家张罗了个小铺面,上街卖包子去了。自家做的牛肉馅包子,一块钱俩。一来是每月135元的退休金着实不够生活,二来,他坦言,为了寒碜领导。

  再后来,朋友出资帮马胜利开了家公司,还干纸业老本行。他执意推出了“援旺(谐音冤枉)”牌手纸、“窦娥”牌面巾纸和“六月雪”牌卫生巾。曾经的闯劲有多大,不甘的后坐力就有多强。心中的怨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折磨着马胜利。

  后来,马胜利的继任者也没能挽救厂子,名噪一时的石家庄造纸厂改成了桑拿浴中心。

  “我想明白了,个人的沉浮与改革息息相关,没有改革就没有‘马承包’。”他对我们说,也像劝自己。“一个普通工人干到这份儿上,这辈子也算值了。”“改革就是要适应潮流。长江后浪推前浪,我老马就躺在沙滩上了嘛。”他呵呵地笑,“清清白白做人,我没给改革脸上抹灰。”

  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成功者给人以信心和激情,试错者让我们时刻冷静、自省,正反面都是改革的组成部分。一代代曾领风骚的改革明星反被改革淘汰,恰恰证明了改革的成熟、活力和自我净化能力。

  1985年,有记者问马胜利:给自个留退路了吗?

  47岁的他,承包事业正热火朝天。答:没有。留后路是后退的开始!

  28年后的今天,我们问马胜利:若时光能倒流,知道会失败,你还会去贴那张决心书吗?

  “贴!”75岁的老马丝毫没犹豫。

  “失败也是财富啊,你们说是不是?”他反问。

  马胜利,是人不是神

  乍提马胜利这个名字,很多年轻人觉得陌生。但回顾35年来的改革历程,作为“国企承包第一人”,他无疑是一个起点。

  记者:你是承包国企第一人,又率先将竞争机制引入国有企业,动力何在?效果如何?

  马胜利:我看农村搞包产到户见效很快,3年就大变样了,很感兴趣。结果决心书一贴出去,市里和主管部门很支持。我们改革了分配制度、用人制度等等,职工尝到了改革的甜头,就有劲头,搞改革就觉得有奔头。可以说当时的成功顺应了时代,起到了激励鼓舞人心的作用。

  记者:当时人们都说你缔造了“一包就灵”神话,你的承包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你改革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

  马胜利:马承包不是火了嘛,就有1000多家造纸厂要求让我承包。我说要想我承包,你得停产亏损有困难,好企业你来了我也不包——那时候40来岁,好胜心强,也算个人英雄主义吧。在1984到1987年间,一口气包了100多家企业。

  记者:专门选择问题最多的企业承包,又包得那么快,会不会对企业有负面影响?

  马胜利:从后面实践来看肯定是的。客观条件来说,集团企业遍布全国,当时交通和通讯条件不发达,管理机制等也不尽如人意;主观来说,我从一个基层干部一夜之间闻名全国,荣誉铺天盖地,确实有点飘飘然,头脑发热。这样的情况下,带着100来家亏损企业,根本不可能管得过来,很快就解散了。

  记者:你的改革沉浮前后不过10年,感受到了怎样的落差?

  马胜利:火的时候一说好就说得完美无缺,后来又说我坏,坏得透顶,一无是处。其实我不像他们说的那么好,也没那么坏。马胜利不是神,是人。

  我最欣慰的是,我没有用国家给的荣誉和权力谋私利。我没有给共产党员、没有给改革者脸上抹灰。有人说老马失败,我不承认,我从一个普通工人做到这一步,我为这一生感到自豪。(新华社记者郝方甲 李俊义)

  石家庄当年的城市名片——“马承包”

  ——节选自石家庄解放60周年特刊:京畿第一市-改革之城

  昔日明星

  一袋热奶泡上两个剩饺子,简单而随意的早餐,铺展开了平淡而普通的一天。

  “我身体好,吃嘛嘛香。”刚过了70岁生日的马胜利尽管鬓角已斑白,但看上去很有精神。老马的家不大,但一张当年与李鹏的合影的合影特别明显,老马特地要记者以这为背景为他拍照片。

  对工作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石家庄人来说,马胜利的名字绝对不会陌生。作为中国第一个提出“打破铁饭碗、打破铁工资”的马胜利,1984年因承包石家庄造纸厂并在当年超额盈利140万而一举名动天下,并被冠以“马承包”的绰号。随之,中国大地刮起国企改革的飓风。老马用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当年的形势。

  “那时候,如果哪个厂长不敢承包企业会被认为是‘没魄力’,似乎就得下台。”讲着自己的故事,老马一直坐得很直,而且不停地打手势。他说他就像个蘑菇,一场春雨后就拱出来了。

  以“中国企业承包第一人”的身份,马胜利曾经在国内和国外做过500多场报告,全国上下挂起了学习“马承包”的高潮。十多个省份专门下发红头文件学习马胜利。新华社1985年7月29日发表长篇通讯《时刻想着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厂长马胜利》,中共中央政党工作知道委员会办公室专门配发了《推荐者的话》。

  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率先承包国有企业,而且“一包就灵”,一跃成为有名的“明星企业”,这在当时的背景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大新闻。翻阅当年的报纸,全国大大小小媒体相继刊载了关于“石家庄出了个马承包”的新闻,有的还配发了评论和编者按。人们绞尽脑汁地思索着,石家庄这地方,京畿辅地,冀中平原,自古以来燕赵悲歌多壮士,“马承包”的意义是什么?好多人先后都问过马胜利这个问题。

  马胜利一直喜欢用《现象100,目击改革年代》中的描述作答:当“企业承包”这个新名字进出传媒的时候,马胜利成为全国第一个国营企业承包者——这位来自石家庄市造纸厂的厂长成了最闪亮的明星。也正是因为马承包,才有了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过渡。

  当年的石家庄造纸厂位于平安大街与和平路交叉口的——北道岔,一个普通的城市路口。

  由于“马承包”的出现,北道岔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前来订货的、观摩的、“取经”的……天南地北的一批又一批,络绎不绝。

  “我不敢说外来人口的突然大量增加,刺激了第三产业的繁荣。但仅我看到的北道岔大桥旁那家卖牛肉罩饼的,每天至少卖出去上千碗。”

  “80年代石家庄‘老外’还不多呢,而来我们厂考察的却像走马灯似的。”

  说起当年的红火老马依然很神气,他说那时他就像一张能提高城市知名度的名片一样。

  今朝闲人

  如今的石家庄造纸厂已不复存在,当年的办公楼变成了桑拿洗浴。每次溜弯途径此地,马胜利都不免伤感。

  想当年,谈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签下一个工厂的承包合同,个性张扬的马胜利疯狂地吸收了横跨全国10多个省份的亏损企业,组建成立“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他一人担任了100多个分厂的法定代表人,成为当年当之无愧的兼并大王。摊子越来越大,而这些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即使在一个企业待三天,马胜利转一圈也需要1年。集团的发展出现了诸多困难,且累及与之息息相关的大本营——石家庄造纸厂,1991年,马胜利集团正式宣布解散。1995年,马胜利被上级主管部门免职。免职后的马胜利街头卖起了羊肉包子。

  正如老马自己所言,他的坎坷经历并不是一两句话所能表达的,与当年石家庄的“满负荷工作法”提出者张兴让和“老鼠大王”邱满囤等一批名人相比,他的情况“复杂”得多。

  “我有七大皮箱荣誉证书,还可以将奖章挂满自己的前胸,但吃亏也吃在了爱出风头上和好大喜功上。”经历过人生坎坷的马胜利敢于自我批评,在自撰的《风雨马胜利》中总结出有名的“十大失误”,包括头脑发热、骄傲情绪、用人失误、盲目承包、市场失策等。他说唯一让他腰杆子硬的是干了10多年厂长没有经济问题。

  老马说他崇尚马的精神,以前最喜欢唱的是:“骏马奔驰在辽阔的……”重新审视马胜利当年的成名抑或辉煌,简单的结论就是:时势造英雄。无需讳言,马胜利的迅速崛起与连续10年的走红,是因为他的改革举措“迎合”了由政府强力主导的改革的初期的需要。

  和当年比较,马胜利评价自己改变了许多,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现在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早晚看电视新闻,上午写作,下午上网、读书,消遣则是养鱼、种花和炒股。现在他正在写25万到30万字的《马胜利的故事》,“这本书主要是写我的人生中有教育意义、特别印象深刻的事,故事性强一些,春节前希望能写完,现在出版社已经敲定好!”

  老马的谈话是随兴所至的,不拘一格。时不时会冒出一些“高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害人如害己,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倒不必,防人防不胜防,防了这个防不了那个,不如防自己。自己要跟自己过不去,要战胜自己。”

  和一般的老人不同,马胜利天天坚持读书,《哈佛管理丛书》他已经看了好多遍,“不学习就要落伍,活到老、学到老。”不管自己承不承认,“马承包”也已风光不再。但无论成败,马胜利对于充满活力的“天下第一庄”来说,都应是一个具有强烈符号意义的标志性人物。

  谈到现在的名望,老马没有忸怩作态地谦虚一番,而很坦然:“荣誉感嘛,人人都有,我也不例外。这是动力,但又是压力,我不做它的俘虏。怕丢掉它,那也没用。我总记得孙中山的一句话: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本文为《纸业网·纸业观察》专栏文章,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全部或部分转用,其他媒体不得改写。经同意引用时,应保证引用内容与原文章内容语意一致。
  作者介绍
《人物故事》是中国纸网开设的一档以人物为主体的栏目。故事主人公定位为在中国造纸领域取得过突出成绩的成功人士和知名人士。栏目紧扣“经验”和“观念”,通过人物的成长和拼搏历程,分享他们的智慧与魄力,讲述中国造纸人为中国造纸的强国之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 陈江和的“金鹰”攻略
 ♦ 陈洪国:一个亚洲桨纸界的风云人物
 ♦ 张茵:天生要比男性更懂平衡术
 ♦ 朱勇:四十而惑
 ♦ 陈洪国的设计思维
 ♦ 印尼华商传奇:黄奕聪和他的儿女们
 ♦ 福建首富施文博:低调神秘的恒安董事会主席
 ♦ 黄奕聪传奇:从小商贩到纸业大王
 ♦ 看张茵如何捞到第一桶金
 ♦ 山东首富李洪信:追逐太阳神话
Copyright @ 2000-2009.Pap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