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业观察
【全部专栏作者】    
 
谁会是造纸业“奔小康”的“最佳人选”?
        作者:高端访谈       发表时间:2012-12-04   
【文章摘要】统造纸业一直被认为是污染严重的行业。诚然,我国造纸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一笔沉重的环境债。当造纸遇上生态文明建设,是危机?还是机遇?造纸业该如何面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纸业战略专家郭永新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谁会是造纸业“奔小康”的“最佳人选”?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中国造纸业(上)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必将带给人民一个“美丽中国”。对于造纸行业来说,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无疑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能量和活力。那么,谁会是造纸行业“奔小康”的“最佳人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从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联纸业商会独立监事郭永新的讲述中得到了答案。

  布局林纸产业 缔造百年财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一时间“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被传扬开来。但是对于像造纸这种行业来说,似乎也在这一时间变得尴尬起来。一直以来备受诟病的造纸行业要如何做到环境与发展相和谐、人与自然相和谐,成了行业当前需要面对的最紧要问题。

  郭永新认为:“对于造纸行业来说,生态文明建设更是一个机遇,而林纸产业是生态建设中一个很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造纸行业可以根植绿色,依托蔚蓝,扬帆远航!”

  “人类工业革命的历史有几百年,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历史有数千年,但是农耕文明却有数万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林纸产业是真正有持久、旺盛生命力的、承载着人类走向文明和幸福的伟大事业。林纸产业能够诞生出永续经营的百年企业,比如美国国际纸业公司1898年创建,在其本土及海外各有1000万英亩的私有林地,销售收入200多亿美元,曾是中国造纸全行业产值的总和。再比如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从林业到纸业都有7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不可谓不长久。”郭永新想用数字和实例给记者证明林纸产业是一个可以生生不息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如果我们只注重经济的发展、消费的增长,而忽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忽视对环境的有效保护,那就等于竭泽而渔。相反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必须的,但是也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样国家才能永续发展。

  林纸一体化就是打破过去林纸分离的传统管理模式,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的产业化新格局,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郭永新说,对造纸行业来说,实施林纸一体化项目,不仅为企业的原料来源提供了保障,而且带活了一方经济。在宜林荒山荒地营造人工林扭转了生态恶化的局面,对林农来讲,林纸一体化如同“绿色银行”,可以取得直接的经济效益,进而调动其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走过必经之路 生态产业双赢

  “说起世界环境最好的地方,人们往往会想到北欧。但是人们不会想到那里也有发达的林纸产业。发达的林纸产业和美好的生活环境并不是互相矛盾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北欧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郭永新对林纸产业未来发展怀有绝对的信心。

  为什么国际造纸跨国公司林纸产业可以发展的如火如荼,而我国的林纸产业却不能?“行业发展都有一段必经之路”。郭永新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经过多年发展,国际造纸跨国公司确立了林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并在森林的经营和管理上,满足现在和将来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记者曾经在芬欧汇川公司的采访中了解到,作为二战的战败国,芬兰在二战后大规模发展造纸、机械制造等大型工业,用以偿还高额的战争赔款。这直接导致工业界无节制地排污、采伐,破坏了芬兰的森林资源。芬兰的森林覆盖率从原来70%以上,到20世纪60年代降至60%左右。芬兰政府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开始出台各项严厉的法规规范工业制造,降低对森林的破坏。造纸企业也因此走上森林管理之路。我国造纸工业备受诟病的环境污染,也在芬兰有过相似的经历。大约50年前,芬兰随着工业包括造纸业的发展,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于是人们纷纷表达对环境遭到毁坏的不满。政府重视人民的呼声,出台一系列政策保护生态环境,芬兰工业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和破坏也随之逐渐改善。同样,淘汰落后产能、并购……这些造纸工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

  郭永新说,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造纸行业来说,是机遇更是发展的引擎,因为它可以促使环境与发展的和谐。未来造纸工业朝着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现代化大工业方向持续发展,而面对原料、环保难题,大力发展林纸一体化项目,是中国纸业迈向世界强国的重要举措。

  直面原料紧缺 打开全球视野

  经过多年的考证,大型造纸企业都确定了林纸一体化发展道路。然而,面对全球资源日趋紧缺、我国森林匮乏、环境保护日趋迫切,问题出现了,企业造纸原料如何保障?

  谁都害怕断粮。一场原料争夺战早已在造纸企业之间展开。近年来,国际纸业跨国公司在巴西、智利、印尼等林木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多种形式控制林地资源、培育原料林基地和建设木浆厂。郭永新告诉记者,在我国最适合林纸一体化的四大地区,有北回归线以南的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这4个省区目前都在实施林纸一体化项目。如海南省的APP金海浆厂,广东省的晨鸣纸业,广西壮族自治区APP建设30万吨化机浆项目。只有云南省尚无特大项目。

  3月21日,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宣布将在我国广西北海投资建设基于人工林的浆纸一体化项目,其长期目标是在广西建设12万公顷的高效桉树人工原料林,用于供应新建浆纸厂原料。

  郭永新说,实际上我国比较早就注意到了造纸原料短缺并采取了相应对策。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颁布了《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目前规划得到较好的实施,全国有10多家造纸企业实施了林纸一体化工程,其中,包括APP亚洲浆纸公司、斯道拉恩索公司、湖南泰格林纸公司、晨鸣纸业公司、太阳纸业公司、华泰纸业公司、云南云景林纸公司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对提高产品档次、提高企业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十二五”期间,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大调整将会继续进行,世界造纸工业发展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进一步加快,新兴经济体国家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造纸工业的主要增长点,我国造纸企业必须面对有着百年历史的纸企“外来户”。

  郭永新告诉记者,面对原料紧缺问题,我国造纸企业必须要有全球视野,参与到国际产业循环中去,用全球资源造纸,供全球使用。走出去,到国外购买林地,购买国外浆厂,资源整合。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造纸行业要为建设美丽中国尽心尽力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中国造纸业(上)

  中国从纸张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

  1.1亿吨,中国纸张产量雄居世界第一。

  优势明显,中国拥有全球最先进的造纸装备。

  ……

  这些听起来可以为之欢呼的成绩,对于如今的造纸行业都已然成为昔日“浮云”。如今,在造纸行业的心中“绿色情结”满怀,那就是摆脱“污染代名词”的尴尬境遇,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

  绿色:造纸行业需要“总动员”

  “实施‘绿色纸业’发展战略,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后,大型纸企都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不约而同地向社会作出承诺。

  其实,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大型纸企来说并不陌生,并且每次谈起都能娓娓道来。因为大型造纸企业近年来都在身体力行兑现着绿色承诺,通过引进世界一流的纸机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基本实现了清洁生产和水封闭循环利用。

  然而,大型纸企的“绿色保卫战”对于造纸整个行业的绿色发展来说略显单薄,行业污染的问题依然严重。就像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联纸业商会独立监事郭永新说的:“不管造纸行业认与不认,数据就在那里。尽管我国大型纸企做得很好,但是我国造纸行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9%,COD(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却占到35%,不到1%的产值贡献率却占领35%的COD排放量。特别是传统的草浆项目,污染排放多,处理难度大,影响着中国纸业由大到强的提升。”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立成章,可以看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随着国家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国家势必会逼迫造纸业COD排放比重下降。郭永新认为,COD排放量要控制在10%以内。他从2011年国家对传统电池行业采取的环保风暴行动中看到:传统电池行业1960家企业,一年内关了1700家,只剩260家,行业现在发展状况良好。而造纸行业也是头顶悬挂达摩克利斯之剑,企业大面积关门也不无可能。

  那么当下造纸行业应该如何改变?郭永新认为,一是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对不合格企业大批量关停;二是采用革命性技术,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纸企谁先采取革命性环保技术必将会脱颖而出。

  淘汰:减法中留下绿色纸企

  2011年全国造纸及纸制品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335.93亿元,同比增长25.6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规模以上的造纸企业有86家,占造纸行业企业的3.6%,产值产量却占将近40%。悬殊的百分比背后,是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小造纸厂的环境问题更是行业“上空的阴云”挥之不去。数据表明,即使如今2400多家造纸企业缩减为1000家,对我国人民生活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郭永新告诉记者,只有通过强制淘汰落后产能的行政措施及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减少企业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优势企业的国际市场定价的话语权,才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资源紧张问题,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大了对落后小企业的淘汰力度,淘汰落后产能1000多万吨;2012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公布两批淘汰落后产能,将淘汰640家落后造纸企业。

  转型还是扩张?是如今摆在小纸企面前一道艰难的选择题。而令郭永新更为担忧的是,随着国家不断提高纸企的准入门槛,一些小企业为了避免被关闭,正加紧扩大生产规模。问题是企业扩张的速度能不能赶上国家政策变化的速度?今天企业生产线刚提升为年产5万吨,政策要求10万吨以下的纸企关门,投资的钱自然是石沉大海。小纸企存在着投资有风险,不投资必然会被淘汰的现实问题。然而,即使这样,企业还是不甘心,宁愿铤而走险。

  “就拿浙江省富阳市的白纸板企业来说,2004年富阳白纸板基地有500家造纸厂,去年就剩下260家了。如今,浙江不断严格标准,要求小型企业入工业园,经济开发区集中治理,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成本提高,工业园的面积有限,一些企业必将被淘汰。”郭永新以一个现实的例子来证明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产能集中是一个必然趋势。

  对于造纸企业在产能过剩的基础上还在不停地上项目,郭永新认为,这是行业的“成长痛”,就像小孩长个子,如果缺钙就会痛。行业在快速发展的时候,纸企都会马不停蹄地上项目以达到规模效应。但这些都不用担心,因为产能过剩了、开工不足了,行业建设速度自然会慢慢与市场增长速度相匹配。市场的优胜劣汰和国家的淘汰落后产能强制政策实施,都会促使行业健康发展,等到落后企业这块“赘肉”减掉之日,也就是我国成为造纸强国之时。

  创新:加法中送上绿色产品

  如果说淘汰落后产能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笨办法,那么技术创新就是一种聪明的方法。

  郭永新说,造纸原来在人们的意识里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几十年都不会有很大改变的产业,拿着“白花花的银子”去做科研是想都不会想的事,钱只有放进自己的口袋才是“真材实料”。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外造纸企业纷至沓来,先进的技术让我国造纸行业自愧不如。残酷的现实使我国造纸企业的理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的绝不花钱到如今自觉投钱搞科研。

  “就在前不久第五届中国纸业发展论坛上的一个小插曲让我记忆犹新。我国一家大型造纸厂研发了一种低定量包装纸的新产品,在会上经销商跟这家纸厂老总交流时希望给他们多批点这种产品的指标。以前都是纸厂追着经销商,经销商追着纸厂的情况我还是第一次碰到。”郭永新给记者讲述的时候还是流露出意外的表情。

  郭永新向记者解释道,纸是按照面积卖的,而这种新产品重量轻了,经销商买纸的价钱没变但是物流成本却大大降低了,并且这种新产品用的原材料少,节约了资源。再比如说一些纸企研究的生物酶技术,节能达到30%、造纸高浓打浆等等。如今,很多企业都愿意拿钱搞科研,希望科技人员能开发出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然而,他认为科技创新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需要时间的沉淀。为什么说百年品牌、百年老店,原因就在于此。造纸行业可以学习我国其他行业企业,比如联想并购IBM、吉利并购沃尔沃、海尔并购日本三洋……并购是实现品牌国际化的有效捷径。

  实际上,在生态环境和市场的压力之下,造纸行业可以改进的还有很多。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是这样写的,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如果我们在上述每一句话之前加一个“如何能”?这就是造纸行业技术创新努力的方向。(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冯璐 陈晓莉)

    本文为《纸业网·纸业观察》专栏文章,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全部或部分转用,其他媒体不得改写。经同意引用时,应保证引用内容与原文章内容语意一致。
  作者介绍
《高端访谈》是中国纸网的一档人物栏目,嘉宾定位为纸业著名专家学者和著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结合行业内的热点问题,透视解析行业发展内部的深层次问题,探索行业发展之道。
 ♦ 郭永新:林纸一体化核心思想是三个共赢
 ♦ 胡楠:造纸装备必须适应造纸工业结构优化的需求
 ♦ 张茵:家族企业一样可以传承百年
 ♦ 李洪信的价值战略
 ♦ 女首富张茵的创业路
 ♦ 对话许连捷:80年代推销卫生巾 遭遇冷眼无数
 ♦ 李文斌:包装纸需求萎缩10% 有客户将订单转移东..
 ♦ 李建华:建议恢复废纸来料加工贸易政策
 ♦ 国内森林认证改革对造纸企业是个喜讯
 ♦ 纸业进入“拐点” 纸价以“涨”为主
Copyright @ 2000-2009.Pap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