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业观察
【全部专栏作者】    
 
山东首富李洪信:追逐太阳神话
        作者:人物故事       发表时间:2011-03-15   
【文章摘要】他白手起家,30年后成了山东首富。他将一个村办小厂发展成今天全国最大的民营造纸企业。他不断超越自我,追逐着太阳一路高歌。


太阳纸业董事长李洪信

  2010年10月23号,这一天,山东太阳纸业董事长办公室的电话骤然响个不停,打电话者指名道姓要找李洪信。经多方了解大家才明白,新公布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李洪信三个字赫然在列!其家族财富名列富豪榜第74位,出人意料地成为那年的山东首富,一向异常低调、默默无闻的李洪信,一夜之间成了各方争论和关注的焦点,一个白手起家的农村汉子,凭什么一下子聚敛了天文数字的财富?他又是如何30年磨一剑,缔造造纸行业太阳神话的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太阳纸业,走近李洪信……

  走进太阳纸业,走进李洪信30年苦心构建的工业王国,一下子跃入眼帘的便是那硕大嫣红的企业标识,这一轮冉冉升腾的旭日,仿佛在昭示着李洪信这位传奇的创富英雄,在中国造纸业中不可忽视的地位。然而,作为太阳纸业的缔造者和财富神话的拥有者,李洪信却表现得异乎寻常的低调。

  李洪信:从干这个纸厂,当这个厂长,差不多快30年了。始终就是什么呢,超越自我,比较能吃苦,比较不服输,敢于超越自己,敢于创新这么一个人吧。

  30年,李洪信将一个村办式小厂发展到今天拥有员工10000多人,销售额突破200个亿的全国最大的民营造纸企业。他所经历的顺与逆见证了企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奇迹。

  1953年,李洪信出生在兖州农村,生活的困境使他早早的就担负起照顾家庭的重担。

  那个时候都很困难嘛,父亲身体也不太好,家里没有劳动力嘛那时候,所以说我们家还是比较困难。

  记者:您那时候上学了么?

  李洪信:那时候也没有学上,就在家里做农村的一些农活,放羊,割草,拾粪,农村的活全都干过应该说。拾粪那时候,太阳不出来,这一圈这十几里路回来,收完回来了。后来干,我干装卸的,干装卸工还干了三年到四年吧。

  记者:那时候您多大?

  李洪信:18虚岁就干装卸,干到20多岁。

  记者:就在兖州?

  李洪信:就在兖州,在火车站,卸火车,装汽车,卸汽车,干这些事。

  记者:那时候您一天工作多长时间?

  李洪信:十几个小时吧就是,至少十几个小时,

  记者:干装卸一天还得工作十几个小时,那时候身体吃得消吗?

  李洪信:那是锻炼嘛,对吧,二百斤的大包扛上就飞快的跑,我记得我们有一次,一个小组六个人,装一个三十吨的火车,装小麦,大概是我们半个小时就装完了,扛上那个包飞跑都是。

  记者:半个小时装30吨?

  李洪信:一包是一百八十斤,九十公斤嘛,就是它是三百三十三包,这一个车皮,我们四个人扛,半个小时。

  记者:也不觉得辛苦?

  李洪信:那时候我觉得幸福指数还挺高啊。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

  李洪信:那个就是你干完活了,就没什么事情了是吧,我们就吃完饭休息的时候,当时一个干装修的扎腰嘛,就铺到地上,那块砖一垫,休息一下睡的挺香。

  困境中,正是这种乐观的心态让李洪信没有自暴自弃,他总是把这些难得的经历,看成是磨砺自己的最好机会。受长辈的影响,李洪信在工作之余一直念念不忘读书学习,20岁那年,他就进入兖州县城关公社当了一名会计,三年后,李洪信便因为他的勤思好学、精明能干,被推选为了一家纤维板厂的厂长。

  记者:当上厂长以后生活应该比以前好很多了吧?

  李洪信:当了厂长怎么说呢,就是说你更辛苦了应该说是,那个时候我们是两班,就是一天1个人,每天干12个小时。

  记者:当厂长还轮班干12个小时?

  李洪信:那我就说当时这个当厂长的时候,技术你也要管,生产也要管,对吧,销售也要管,基本上我是月初去销售工厂产品,中旬回家来管厂里的生产,那个月底就去收账。

  记者:那这叫厂长么?什么事都自己干?

  李洪信:我们厂一直到这个九几年还没有业务员,我自己跑。那时候就是么呢,我对工厂的这个熟悉程度啊,就是每一个地方的螺丝是多大的,这个三角带是多大的,我都能记得清清楚楚。

  记者: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您记厂里的东西比记自己家里的东西还清楚?

  李洪信:因为家里没什么东西记嘛。就是工厂里的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地方我不知道的,就说哪个地方坏了,你比方轴承,多大的,马上就到仓库去拿,就拿的来,就是不但管生产,管技术,管销售,管点名,那时候就一个人全管了。

  1982年,由于工厂不景气,李洪信果断转产造纸行业。他用当时跑了三个月才借来的3万元贷款开始了艰难的创业路。

  记者:那时候贷款是不是特别难?

  李洪信:肯定不好贷,你3万块钱就是对你很大的面子了,你5万块不可能贷给你了。

  记者:那您这三万块钱都用在哪了?

  李洪信:3万块钱贷款就买了一点零件,是自己组,第一台机器是自己装起来的,就买了烘缸,网笼子,然后就在废铁堆里,挑那个废铁焊那个架子。

  记者:您就用自己组装起来的机器来造纸啊?

  李洪信:造那个纸就是包那个,非常低档的一个纸,包那个,农村包那个点心,走亲戚那种,黑不溜秋的那种纸。

  记者:能生产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您还有没有印象第一张纸生产出来的情景?

  李洪信:哪有,第一张纸就跟喝醉一样躺那个地方。

  记者:跟喝醉一样?

  李洪信:累的,就不那什么了,就搞几天几夜不睡觉,那就说冬天棉袄上全是冰棍一样。

  记者:您那时候就是亲自干啊

  李洪信:一共就十几个人,你不干,你在那站着指挥是不可能的,纸出来完全就,人就摊那个地方了,就是他在叫也叫起不来。

  记者:那时候不是因为高兴的,也不是因为激动的,是因为累的。

  李洪信:累的,对对对。

  产品终于生产出来了,可是销路又在哪里?李洪信,他这个身兼数职的厂长又开始当起了售货员。

  李洪信:那当时你卖那个纸就是我们用自行车带着送到那个农村的那不是有叫供销社,就一令一令的纸卖嘛。

  记者:一令一令的卖?

  李洪信:那个时候成本怎么算呢,不是每一吨纸,是每一令纸的几角几毛几分都全算的出来的,这不是开玩笑,真是请个工程师来,吃顿饭买点菜,买瓶酒,这个成本就上升的非常大。

  记者:就像这样几角几分算成本的状况,什么时候有改变的?

  李洪信:我那是到上海,推销我这个产品,人家说到我们工厂来考察考察,这就把一个客户,带到兖州来,把人家放到这个旅馆里,自己再回来,再组织生产,再搞实验,搞了整整的这一整夜。

  记者:其实就是当时客户来了,咱们都还没有生产出符合条件的成品来?

  李洪信:对,就是从晚上到第二天早上凌晨,才把这个合格纸出来,基本上合格的纸出来,这样就非常开心,人家就把这个从旅馆里吃完早饭,带到工厂,直接来看,一看这个纸还可以,这个时候是卖到上海去第一批纸,就自己搞了整整一夜就没睡觉。

  记者:就这样有了第一批大订单?

  李洪信:对第一批订单也就是一个车皮50吨纸。

  记者:50吨纸,是不是大家都很兴奋?

  李洪信:大家都非常兴奋,应该说是,对不对,原来从自行车带着去送,用一个小汽车去送,现在一下子找了个这么大的客户,自然就非常高兴。所以说我们这个企业啊,也就说从一个不断地这样树立信心,不断地去超越自己,真正的是由小到大这么发展起来的。

  不断的树立信心、不断的超越自我。李洪信带领造纸厂由此步入了正规并打开了销路。1994年,李洪信将兖州市造纸厂正式更名为山东太阳纸业集团总公司。然而,此时的造纸行业中也已开始了激烈的竞争,李洪信深知,如果不创新、不另辟蹊径,他创建的这个"太阳"就没有出路。于是,李洪信又开始跑遍全国寻觅新的商机。

  记者:您当时又发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商机?

  李洪信:就白板纸嘛,当时是非常高档的包装用纸板,那个时候就是,这个纸,就宁波造纸厂生产这个纸,仓库里住麻雀。

  记者:怎么讲?

  李洪信:那个意思就是说它根本就是生产出来就被客户拉走了,排着队去拉货,就根本不用放仓库,这个纸就不用进仓库,所以说仓库住麻雀了嘛。

  记者:就是货源十分抢手?

  李洪信:那时候,他们就印钞票一样,说这个纸就跟印钞票一样赚钱。

  记者:所以您当时就心动了?

  李洪信:对,因为我们当时生产那个纸,黑色的那个包装纸,档次非常低嘛,你就是卖起来都费劲,应该说,这样的好东西呢,别人就抢都抢不到这个产品,仓库都住麻雀,你说这样的产品你不去做,你做什么样的产品,是不是。

  上马新项目,首要面临的困难就是资金严重短缺。至少两个亿的投资,这使得在事业上刚刚起步的李洪信望而却步,他不得不另辟蹊径。可没想到就是这个万般无奈之举却鬼使神差的成就了太阳纸业 "中国包装纸大王"的美名。

  记者:两个亿的投入资金,对当时的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洪信:不要说两个亿,就当时两千万都是很大的数字。

  记者:就这样您还坚持上新项目,您周围肯定有很多人不同意吧?

  李洪信:对,有的说你异想天开,有的说绝对不可能啊,没钱嘛。

  记者:那资金不够您怎么办?

  李洪信:把进口设备换成国产设备。

  记者:换成国产设备?但是当时还没有使用国产设备生产这种产品的先例,您这样做会不会太冒险了?

  李洪信:那我们开始打算也是用进口设备,后来没钱了嘛,只好把它换成国产设备,釜底抽薪,背水一战。

  记者:那您当时是不是顶着巨大的压力?

  李洪信:是,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嘛,拼命干,那个时候确确实实比现在干劲还要足,那个时候。

  记者:虽然非常艰苦,但您最后却成功了?

  李洪信:对,而且我们当时生产白板纸,涂布白板纸,第一个,全国第一家采用国产设备,

  记者:当时您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成功的话怎么办?

  李洪信:如果这项目不能成功的话,那就肯定把原来那个小的拖垮了嘛,对不对,所以说这是背水一战。

  记者:就是不允许自己失败?

  李洪信:失败了可能你就不是采访我了,就该不认识我了,是吧?

  成功开创用国产设备生产高涂布白板纸先河后,李洪信带领太阳纸业迈入发展的快车道。2006年,太阳纸业越洋握手世界最大造纸公司美国国际纸业,一举跨入世界造纸最高端。而在这些辉煌的背后,李洪信却丝毫没有放松对环境的关注。

  记者:我们大家都知道,造纸行业是一个高污染的行业,我听说,您在防治污染的这条道路上也经历了很多曲折?

  李洪信:应该说比我企业的发展接受的曲折还多,制造的失败还多。

  记者:有没有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

  李洪信:比方说我们开始搞的碱回收,开始引进设备,进口设备,老外呢,不懂草浆,当时很小一个企业,我花了七百多万人民币买了个挤压机,用了不到半年,锈死了,不能压了,这样的教训非常多。

  记者:是不是当时有很多人说没必要花这么钱?

  李洪信:是,在环保上很多人说这个东西糊弄糊弄检查就行了,实际我在环保上就是从来都把他当成生命工程来做,我就说这个造纸行业,那个企业的好坏,你就看他环保治理的力度和它取得的效果就证明这个企业是好是坏。

  记者:太阳纸业在环保方面现在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李洪信:你比方说,出工厂的水,COD(化学耗氧量)每升60毫克,出我们兖州这个水只有三十毫克每升,就在全国,就是世界造纸行业里也是最好的,因为我们化学机械木浆,中国第一个实现"零排放",所以我们投注的这个资金你都不可想象。

  记者:您投入了多少?

  李洪信:14个亿。

  记者:14亿人民币?

  李洪信:对,应该说我们在环保做的确确实实,就包括我们的合作伙伴,就是美国国际纸业,它在全球是最大的造纸企业吗,他就认为是你没有比亚把这个环保做的这么好。

  记者:就是您现在的理念是企业的发展一定要与保护环境同步?

  李洪信:对,所以下一步我们就计划在这行业之内怎么把他做成绿色的一个产业,做成低碳的一个行业,把它做成一个循环经济的一个产业,对不对。这样呢就是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多的财富,而且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少。

  我们拥有同一个太阳,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李洪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着自己对企业、对社会的承诺。他要在碧水蓝天中延续他的太阳神话。

  记者:是不是应该爸爸是不是特别疼女儿?

  李洪信:对,儿子跟妈妈近。

  记者:真的吗?

  李洪信:真的,女儿跟爸爸近。都气我,有时候。

  记者:怎么气你?

  李洪信:都说我是,他们说我更年期,说我更年期了。

  记者:为什么?

  李洪信:也是我不好,不能完全按他们要求。这个是读博士,马上就毕业,

  记者:这是二女儿?

  李洪信:二女儿,儿子也大学毕业了,他三个都是在美国上,提供一样的平台,我就跟我爷爷学的,在教育上舍得投资。

  记者:说实话像您这个年龄,好多人都是享天福了?

  李洪信:是,要按说应该享天福,也快了,等他们都回来,我就慢慢退二线了。

  记者:您这么大的企业,400亿,1000亿等着呢,你退居二线?

  李洪信:企业干好了,定位准确的话,你就干的不这么累,在这个行当里干了三十多年了,就想着能够把自己的经验啊,智慧啊,贡献到这个行业里去。我这个人就是什么呢,不是太累,把目标设的不是太高,完成了过去的目标之后又一个新的目标出来了,不断的去超越,也不是去超越别人,就要超越自己吧。

  日出东方,太阳辉煌。李洪信始终将超越自己看成是最大的成功,追逐着太阳一路高歌。我们衷心祝愿他能用太阳的光辉书写出中国造纸业更美丽的乐章,带领着太阳纸业再创新一轮的辉煌。(《风云鲁商》)

    本文为《纸业网·纸业观察》专栏文章,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全部或部分转用,其他媒体不得改写。经同意引用时,应保证引用内容与原文章内容语意一致。
  作者介绍
《人物故事》是中国纸网开设的一档以人物为主体的栏目。故事主人公定位为在中国造纸领域取得过突出成绩的成功人士和知名人士。栏目紧扣“经验”和“观念”,通过人物的成长和拼搏历程,分享他们的智慧与魄力,讲述中国造纸人为中国造纸的强国之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 陈江和的“金鹰”攻略
 ♦ 黄奕聪:感恩中华 知恩图报
 ♦ 张茵:天生要比男性更懂平衡术
 ♦ 朱勇:四十而惑
 ♦ 陈洪国:一个亚洲桨纸界的风云人物
 ♦ 陈洪国的设计思维
 ♦ 福建首富施文博:低调神秘的恒安董事会主席
 ♦ 印尼华商传奇:黄奕聪和他的儿女们
 ♦ 看张茵如何捞到第一桶金
 ♦ 黄奕聪传奇:从小商贩到纸业大王
Copyright @ 2000-2009.Pap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