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业观察
【全部专栏作者】    
 
李建华:责任与生命相伴
        作者:人物故事       发表时间:2005-10-24   
【文章摘要】温文尔雅的李建华给人一副学者风度的样子,而他却不是一个高谈阔论的理论家,而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一个奋斗者、创业者、劳动者。“责任与生命相伴,尽职尽责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责任有多种,能够尽到社会责任的人才是高尚的人。我所渴望的,就是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华泰集团董事长李建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企业家的社会地位日益突出。企业家的素质不仅决定着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质量,而且引导着社会价值观的取向。

  追寻这位企业家的足迹,倾听关于他的故事,顿感天地间满是高岗上的气息,肺腑清新而明朗,胸襟坦荡而寥廓。

  黄河三角洲怀抱着一个现代化造纸企业———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04年年底,华泰总资产达39.22亿元,净资产达21.13亿元,2004年实现净利润2.71亿元。其经济效益连续10年列全国同行业前茅,人均利税连续10年创全国同行业第一。据最新统计(2004年1-9月),其每股收益名列全国同行业26家上市公司第一(每股收益为0.67元)。

  公司董事长李建华,是华泰的缔造者和掌舵人。

  华泰的前身为广饶县大王造纸厂,李建华自1983年担任厂长至今,已有22个年头。这个阶段正是中国经济制度大变革的年代,也是各种思想意识冲撞最激烈的时期。转型时代一个最重要标志是一代企业家的崛起,而对企业家的毁誉也成了这个时代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42元的上市“庆祝酒会”

  公司的每一分钱都是工人的血汗凝结成的,每一分钱里都包含着股东的财富和委托。为工人、为股东、为公司一身正气,我们必须这样做!

  企业家们的“职务消费”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从来就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让我们看看李建华这个著名企业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是如何消费的吧。

  华泰于2000年9月28日上市,募集资金10.6亿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参加过上市仪式后,李建华随即赶回山东,与公司其他领导人一起参加山东证监局举办的上市公司高管培训会。30日下午休会后,他和公司副董事长王洪祥、总经理王兆国等一行6人去临淄办事。途中到一家饭店就餐,同时也想借此聚会,一起庆祝公司上市。

  在济青高速公路临淄出口附近一个普通的饭店里,华泰的核心层在这里举行了上市“庆祝酒会”。听说来了大老板,店家很兴奋。客人点了四个菜,一人一碗面条。不要烟,不喝酒,“碰杯”用的是面条大碗。一结账,共42元。店家百思不得其解,摇头说,“没见过这样的大老板,开销还不如开大车的哩”。这是华泰内部从股票发行到上市所举行的唯一一次“庆祝酒会”。

  这时的华泰,资金已是堆积如山,仅银行存款和现金就达11亿元之巨。相比之下,李建华的“菜谱”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

  李建华出差,无论国内外,个人就餐费掌握在10元之内。外出时与公司同事一起就餐,一桌饭菜不会超过百元,人均不超10元钱。

  李建华说,“能吃饱就行”。

  李建华出差住宿,从来没有住过五星、四星级宾馆。为了招待客户,怕影响公司形象,他才勉强住个“三星”。很多时候,李建华出差时客户已经给预定了宾馆,只要超过三星级,他都要借故推辞,另选便宜宾馆。

  22年,只要是与公司同事一同出差,李建华从来不住单人间。

  李建华说:“能住就行”。

  22年,李建华没有别墅,身上没有任何一家俱乐部消费卡,没花过一分钱的疗养费,没打过一次高尔夫,没进过夜总会等娱乐场所。

  22年,李建华从来没有用公款为自己买过一斤水果、一包烟、一瓶酒,他忌烟忌酒。

  22年,李建华多次出国,不断出席重要场合,他从来没用公款做过一件高级服装。

  在李建华的家里,记者在他的衣橱里看不到一件名牌服装,他的内衣大多打着补丁。李建华家中的家具、家电、装修总价值不超过5万元。他的办公室也十分简朴,所有的办公用具,包括桌橱、沙发、电脑、电视机等,总价值不到15000元。其中一件价值三百多元的三人沙发,李建华用了十多年。

  公司财务部负责人说,“比一些敢花钱的人,人家手指缝里漏下的,也比李总的花费大。”

  李建华这样做,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惹人讪笑。对奢侈消费,他的回答一直是两个字:“没用!”。

  李建华对公司班子成员讲:“企业经营者公款消费标志着一个公司的风气。一个风气不正的企业是注定要失败的。公司的每一分钱都是工人的血汗凝结成的,每一分钱里都包含着股东的财富和委托。为工人、为股东、为公司一身正气,我们必须这样做!”

  李建华的行为规范深刻影响着公司的精神品格和制度建设。在上海浦东,记者的一位同事目睹华泰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李刚,所住宾馆费不过200元。公司审计部长张安全,在2004年10月出差青岛时的住宿费,则是25元。

  最大权力是没有任何特权的权利

  一身正气才有管人的资格

  在李建华看来,自己最大的权力就是没有任何特权的权利。

  华泰没有小灶。李建华一直像普通工人一样吃“大锅饭”,在职工餐厅买卡就餐。有时加班误了饭时,餐厅的炒菜卖完了,他就要两个馒头,一碟咸菜。

  在公司餐厅工作多年的谢中杰记得,一个冬天的晚上,八点多了,李建华才来吃晚饭。同以往那样,他要了两个馒头、一碟咸菜。餐厅的师傅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擅自做主”给李建华做了一碗热面汤,让他暖暖身子。这次李建华没有拒绝。从那以后,一碗热面汤就成了他晚点就餐时的“奢侈品”了。而这碗面汤,李建华也是要刷卡交费的。

  有权势的一些人会说,送礼的实在推不出门去。但对李建华来说,送礼的根本进不了门。春节期间是送礼的好时机。每到春节,李建华的家总会关门闭户,或者反锁,把家人关在屋里,甚至夜晚不开灯。送礼的叫门不应,等候不灵,遇到了攻不破的壁垒,毫无办法。每到春节,是李建华孩子最有意见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嘻闹欢歌,他的孩子被闷在屋里,而且不能大声说话,女儿抗议说:“过年像坐监狱一样”。后来大家都知道李建华不收礼,是真不收礼,也就不去了,春节期间李家也不用再关门闭户了。

  李建华说,一身正气才有管人的资格。李建华和他的家庭没有任何特权。李建华不允许他的家人使用公司的车辆。李建华的妻子儿女从没要过公司宾馆的房间。李建华家里的电话费从来没有用过公司一分钱。

  李建华是一个感情深厚的人,有一件事使他深受感情的折磨。父亲早逝,家庭贫困,大哥对他有养育之恩。他把小儿子托给李建华,在华泰当了一名普通工人。李建华曾收到过一封举报信,举报公司的车在拉碱途中有私自卖碱行为。在查处过程中,发现他的侄子也参与了。按照公司规定,凡参与舞弊行为的应予辞退。而这时,大哥那里又传来了这样一个消息:大侄子因企业破产而下岗了。李建华的心情很沉重。大哥已经退休了,再把小侄子辞退了,这个家如何支撑?最后,他的小侄子还是被辞退了,他也没去给大侄子说情,李建华资助他哥俩“另立门户”,搞个体运输去了。

  李建华常讲,企业管理一靠带头,二靠制度。华泰的制度首先表现在对李建华等企业领导者的约束上。

  华泰购买设备、上马基建项目等,均实行严格的招标制。集团对各子公司、分公司原材料实行统一招标、分散采购。均由招标委员会全权负责。招标人员由企业经营者、外部专家、技术人员等组成,任何个人无权签约,均由集体拍板决定。公司的非生产性开支每一笔都必须由两名经理签字,并经李建华审核后方可报销,李建华独自签发的单据不能入账。这些制度规定由公司审计部负责监督执行,审计部具有高度的独立性,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同时又由政府有关审计部门和公司外聘审计机构对其进行监督,如果发现公司审计部失职,有关人员将受到严厉惩处。

  公司总经理朱万亮说,李总倡导的严格的财务、审计制度,第一个约束的是他自己。

  拒绝“红地毯”

  有那个功夫,多干点儿实事吧

  李建华有很多项荣誉称号。伴随着荣誉称号,往往有一笔奖金,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李建华总是把奖金交给公司,或者捐助给附近的学校。

  李建华不断地往公司交钱。在商务活动中,许多业务单位给李建华送礼、送钱,小到一件衬衣,大到十几万人民币或美元。李建华一律拒收,实在无法拒绝的,他全部上交公司。这类上缴的款、物,华泰每年都有上百万元。

  1993年前,政府对企业领导人实行超额奖励。李建华的奖金从一、两万,后来达三、五万元,每年都捐给企业,共计30多万元。华泰自1993年实行承包制,按规定李建华每年应得几十万元的超额承包奖,几年下来,他应提取上百万元,但他从不领取。他的道理是,“干部、职工都做了贡献,还是让它回到公司吧。”

  李建华对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倍加珍惜,可他获得荣誉后从不张扬,没什么动静。公司从来没有为此搞过“庆祝会”、“酒会”。李建华是全国劳动模范,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何其荣耀,可他到京开会,总是悄悄地来,悄悄地去,公司没有欢迎,没有欢送。李建华说,“有那个功夫,多干点儿实事吧”。很多时候,他获得某项荣誉后公司里很长时间都不知道。

  李建华不需要“红地毯”。

  华泰为了做长产业链,曾兼并过几家企业。一家被吸收方表示,为迎接华泰入主,准备给李建华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被李建华一句话堵死了:不弄虚的。

  华泰一年一个新台阶,创造了连续二十多年无一亏损的记录,可它却没有举办过一次成立多少周年大庆。李建华说,抓紧工作是最好的庆祝。

  华泰人心里有一面精神的旗帜。公司老员工、现任总经理助理王新启说:“能跟建华共事,是我们一生的福气”。

  最勤奋的“农夫”

  华泰人不仅要有一身正气,还要有钢铁意志

  二十多年中,李建华对工作始终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要让别人服气,你就要比别人付出三倍的心血和汗水。”

  李建华保持着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记录———自参加工作后的29年里,他每天坚持6点钟以前进入公司。前些年,李建华的家安在大王西村,离企业有5里多路。他必须在5点钟之前起床。风雨雷电,酷暑寒冬,一辆旧自行车伴随他匆匆赶路。他像一个最勤奋的农夫。

  李建华的另一项记录同样惊人。在他进入企业后的29个年头中,享受的节假日不足两个星期。这是同他一同进厂,后来一直在一起工作的几个老同志细细算过的。

  李建华还有个习惯,每次出差归来,他催同行的同志快回家,而他不论多么晚,也要先到公司,向值夜的经理了解公司最近的情况,再到车间里看看生产,见见工人。这也是他二十多年不变的做法。

  李建华为何要如此劳苦?他解释,一是企业在发展,每年都有投资项目,确实需要加班加点;二是企业有点名气了,业务量大了,客户多了,考察的人多了,正常上班前需要安排好很多事情。但更重要的是要训练自己和队伍的拼搏精神。他说:“华泰人不仅要有一身正气,还要有钢铁意志。”

  李建华担任厂长不久,由于疲劳过度,李建华得了面部神经麻痹症。这种病不能说话,怕风怕寒,医生要求他抓紧治疗,好好休息,否则留下后遗症。李建华放心不下项目,再说他在当时也是“技术骨干”,就坚持到一线指挥调度。为了防风防寒,他就戴上口罩。可是要说话怎么办?他就写“条子”,就这样一直坚持了20多天,纸条也写了厚厚一摞。直到机器装运完毕,他没休息一天。公司党委副书记田居龙说,“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李总是这句话最好的证明。”

  在1760纸机试车的节骨眼上,李建华的母亲患了脑血栓,他恨不得把自己劈成两半,夜里回家守着母亲,天一亮就返回公司投入到工作中。李建华就这样撑了二十多天,华泰的一位老同志心疼地说他:“建华,你非要把自己累死呀!”

  “担心对不住工人”

  最使我骄傲的是华泰有一支积极向上、能拼能战、默默奉献的干部职工队伍,他们是华泰最珍贵的财富

  在华泰,工人们与经营者、领导者共同享受着公司的价值成长。

  华泰在1989年建立了第一座宿舍楼,在第一批入住户中,有公司副总,有技术人员,有老职工,有刚结婚的青年工人,却没有李建华。

  华泰职工的医疗、养老保险,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办理的,公司从来没有拖欠。李建华等公司领导人没有额外的医疗费、商业保险。

  华泰多年来有一条规定,工人工资保底不封顶,领导人工资不封顶也不保底。华泰现有职工4000余人,2004年职工人均收入达1.65万元,这在黄河三角洲上的一个乡镇里是少见的。

  在对高管层进行激励的同时,兼顾工人收入增长的企业薪酬制度一直未能建立起来,已成为社会分配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华泰在确定公司高层薪酬的时候,有两条主要参照标准:一是考虑公司业绩增长情况,企业业绩不增,管理层薪酬绝对不能提;二是考虑与公司职工收入比例限制,收入共同提高。2003年,华泰19名高级管理人员,除了三名独立董事和一名在集团领取报酬外,15名高管总报酬为137.64万元,人均9.176万元,比工人人均收入高5.56倍,比国资委所强调的国企12.5倍标准还低50%。

  横向比较,2003年,山东53家上市公司(未作明确公告除外)高管总报酬为6466.03万元,领取报酬的共619人,人均10.45万元,华泰高层人均收入低于平均数额12.19%。而华泰的业绩,无论是在山东,还是在全国造纸行业内,都是名列前茅的。比照目前企业家薪酬状况,李建华的报酬即便提高几倍、甚至十几倍,既有资格也不脱离“行情”。

  华泰的职工不但与高层人员有着平等的人格尊严,有着共同享受公司成果的待遇,而且有着实实在在的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利。

  知情权———在华泰,企业的重大事项都要经过职代会讨论研究,同时实施情况定期向职工通报。特别是公司的财务审计情况,公司一月一公布。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公司实行经营、管理干部民主评议制度,民主评议不合格率在40%以上的一律下岗,管理干部过不了职工投票这一关的,是绝不会升职的。空出的岗位实行自由竞争,入选的第一关仍然是民主评议。

  话语权和监督权———李建华始终以为,企业的各项制度如果不能接受职工的监督,就不能称为科学和完善的制度,同时也难于真正落实。华泰职工的意见、建议等,可以以任何方式提交董事会和李建华。李建华特设的信箱是工人们与他交流的有效通道。大家信任李建华,心里的话愿意讲给他听。仅2003年这一年,李建华收到职工来信214封。

  说到工人利益,李建华说:“多年以来,最使我骄傲的是华泰有一支积极向上,能拼能战,默默奉献的干部职工队伍,他们是华泰最珍贵的财富,总担心对不住他们,谁又会对自己引以为豪的财富不倍加珍惜呢?”

  “不下工夫学习就是失职”

  不仅要以心血,还要以智慧培育华泰旺盛的生命力

  夜深人静,李建华办公室的灯光不熄。处理完各种事务后,他像一个努力学习的小学生,每天晚上坚持用1-2个小时作“功课”,读书,思考,记笔记。这一条,他依然死死地坚持了二十多年。

  在李建华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一种厚厚的八开黑皮日记薄,这是李建华的学习、思考笔记,里面记满了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学习心得和对企业发展的思考。每本约4万字,李建华平均每月要记满一本,一年下来就有50多万字。李建华坚持二十多年,总字数高达1000多万字,这是何等的工夫!李建华笑说:看,不会喝酒的好处是大啊,醉醺醺的怎么学习?

  李建华不仅要以心血,还要以智慧培育华泰旺盛的生命力。

  华泰人均利税连续十年保持行业第一,每股收益列同业上市公司之首,足以证明华泰的健康成长和内力之强。综观华泰的发展历史,可明显看出其发展战略和投资决策的科学与远见。

  公司一直在两条战略轨道上稳健行驶:其一,专注造纸领域,致力做强做优;其二,致力于发展绿色环保生态纸业,走出一条根治污染和林、浆、纸一体化生产的道路。实践证明,华泰的战略定位不仅使公司走上了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而且代表了中国造纸业的方向。

  华泰越来越强,越来越大。而李建华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到很晚,他的“功课”一天都不会拉下。目前,已有百余名各类专家加盟华泰,而李建华仍然认为,作为公司决策者之一,不下工夫学习就是自己的失职。

  尽职尽责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

  我所渴望的,就是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华泰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目的就是让职工们能吃上饭,有衣服穿,能过上好一点的日子。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吃穿已经不是问题,但李建华仍然在思考着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办企业?华泰最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这个问题他提了二十多年。

  李建华有着很独特的目标,这就是华泰要培养出最好的人品,进而生产出最优质的产品,塑造出最具诚信度的企业品质,成为一个负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李建华没有多少豪言壮语,而他真正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责任与生命相伴,尽职尽责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责任有多种,能够尽到社会责任的人才是高尚的人。我所渴望的,就是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上海证券报 郑义)

    本文为《纸业网·纸业观察》专栏文章,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全部或部分转用,其他媒体不得改写。经同意引用时,应保证引用内容与原文章内容语意一致。
  作者介绍
《人物故事》是中国纸网开设的一档以人物为主体的栏目。故事主人公定位为在中国造纸领域取得过突出成绩的成功人士和知名人士。栏目紧扣“经验”和“观念”,通过人物的成长和拼搏历程,分享他们的智慧与魄力,讲述中国造纸人为中国造纸的强国之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 陈江和的“金鹰”攻略
 ♦ 张茵:天生要比男性更懂平衡术
 ♦ 陈洪国:一个亚洲桨纸界的风云人物
 ♦ 朱勇:四十而惑
 ♦ 陈洪国的设计思维
 ♦ 印尼华商传奇:黄奕聪和他的儿女们
 ♦ 福建首富施文博:低调神秘的恒安董事会主席
 ♦ 黄奕聪传奇:从小商贩到纸业大王
 ♦ 看张茵如何捞到第一桶金
 ♦ 张茵:中国需要百年传承的企业
Copyright @ 2000-2009.Pap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