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中冶深陷债务泥潭 13.2亿转让鞍山BT项目债权
 
http://www.paper.com.cn  2013-11-15 21世纪经济报道

  11月12日,中国中冶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三冶和其下属鞍山中冶置业有限公司于2013年11月12日与中信信托等签署《债权转让协议》,拟将中国三冶持有的鞍山市劳动路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BT项目)的债权转让给中信信托,涉资13.2亿元,债务人为鞍山市政府。

  中国中冶指,通过今次交易,有利子公司中国三冶减少应收账款,降低带息负债规模,降低回款风险。今次出售的债权所得将用于偿还相关银行贷款及补充中国三冶生产经营所需流动资金。

  这也是中冶近年来激进建设保障房所带来的后果,来自中国中冶的半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公司长期应收款净额310.16亿元,比2012年年底增加32.02%,占非流动资产比例超过三成。

  中冶方面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从事的保障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BT业务,根据合同约定,收账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应收款增加。

  西本新干线首席分析师刘秋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前期4万亿刺激下,一些大型国有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并没有做详细的规划和预算,有些项目甚至没有从盈利性的角度来考虑,盲目的扩张导致了后期债务风险剧增。

  围绕中冶的债务问题及纠纷远不止此,今年6月份,原中冶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冶纸业遭到多家银行集体追讨债务,8月份,更有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的百余名职工聚集在中冶总部大楼前追讨债务。

  转让债权

  公告称,此次债权转让的最终实际数额、转让对价的支付数额及时间,将根据中信信托发行信托计划单位募集的资金情况而定,若信托计划募集资金少于13.2亿元,债权转让的数额将相应减少,转让的对价按照最终实际转让的债权于公司财务报表上的账面值实际金额厘定,中信信托将以现金支付,而转让完成后,鞍山市政府将向中信信托支付信托债权利息。

  有熟悉中冶的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冶此次债权出售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债务风险,与此同时,中冶也面临上市公司保壳的问题,所以会出售资产优化上市公司。

  据了解,上述《债权转让协议》中所提及的BT模式,即“建设-移交”模式,指中国三冶作为乙方按合同约定负责项目投、融资建设,并承担期间的风险,在乙方按约定将项目建成竣工移交给甲方——鞍山城投及其指定的管护单位后,按BT合同总价收回投资。

  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三冶通过全资子公司鞍山中冶置业有限公司与经鞍山市政府授权的鞍山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协议,约定由中国三冶负责投资建设鞍山市劳动路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并由鞍山市政府回购。

  该项目协议约定的合同总价包括项目工程建安费、土地费和项目建设其他费用,当时总价暂定为人民币150亿元。

  2012年12月,上述四方签订补充协议,确认中国三冶对鞍山市政府享有委托代建价款应收债权应为13.6亿元,除鞍山市政府留取3%作为质量保证金外,其余13.2亿元的委托代建价款已经达到支付条件。

  保障房失利

  2008年11月,国务院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明确将在三年内投资9000亿元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三年全国将新建200万套廉租房和400万套经济适用房。

  在此背景下,时任中冶科工股份总裁、中冶置业董事长的沈鹤庭曾表示,公司将转型为主要开发保障性住房,未来保障性住宅开发将占到中冶置业业务的70%,也能给集团其他几个板块找到出口。

  随后,中冶大规模进入保障性住房开发市场,并获得了多家银行机构支持,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保障房开发企业。然而,在2010年政府连续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锐减无力回购保障房,中冶保障房回款困难,债务危机凸显。

  2012年初,中冶置业决定退出保障房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并认为当前主要责任是改革转型,甩掉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投资这样投资效率低、资金占用大的包袱,把各类资源转移到关键环节和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业态上来。

  从全国最大的保障房开发企业,到地方政府保障房和基建工程的大债主,2012年底,中冶置业集团应收账款总额约65亿元,绝大部分来自基础设施和保障房,两类产品占公司总资产和带息负债总规模比重都达到三分之一,测算各年度的EVA(经济增加值)均为负值。

  中冶集团认为,企业近几年承担了较沉重的政府履约和资金成本上升风险,而公司的三大债务人,是南京、唐山、石家庄的当地政府。

  刘秋平对记者表示,在经济景气度上行时,资金链充足,问题显现不出,一旦景气度下行,企业的债务问题就会集中暴露,甚至出现经营困难,所以很多企业目前在做的更多是降本增效,割裂亏损项目,压缩业务,从加法变减法。

  债务问题缠身

  中冶糟糕的财务和资金链现状已经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除了此次出售债权外,中冶集团旗下多家子公司均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债务问题。

  今年3月5日,中冶集团将旗下造纸板块企业中冶纸业(中冶银河母公司),整体划转至诚通集团进行重组。随后,自6月份起,中冶银河纸业与多家银行就债务问题产生纠纷,停止偿付大部分银行到期贷款和利息,并拒绝向银行提供报表,导致相关贷款陆续出现逾期,至此遭到多家银行集体追讨债务。

  资料显示,划转时,中冶纸业资产总额194.1亿元,负债总额186.41亿元,其中银行及金融机构债务145.65亿元。诚通方面认为,中冶银河的财务历史遗留问题很多,而这些旧账不该单由诚通集团来埋单。

  除此之外,今年8月份,更有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的百余名职工聚集在中冶总部大楼前追讨债务,讨薪者上门追讨的4800万款项则源自于中冶位于辽宁省葫芦岛的一个锌厂工程项目。

  据了解,目前葫芦岛有色和其下属的葫芦岛锌业股份都已经进入破产重整,具体的债务清偿方案尚未出台。

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打印】【关闭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谩骂、诬蔑、诽谤!
 
用户名   匿名发出 
  相关新闻  
  ·中冶银河38.78亿债务对峙 银行亮出谈判底线  ·中冶银河纸业环境违法被挂牌督办
  ·山东银河纸业突陷经营困境 债务危机陷入僵局  ·银河纸业再续债务谈判
  ·银河纸业重组被疑逃废银行债务 拖欠24亿元  ·新股东被指金蝉脱壳 银河纸业陷40亿债务危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