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如何治理中国式“产能过剩”
 
http://www.paper.com.cn  2014-11-03 学习时报

  产能过剩的现状、本质和风险

  化解产能过剩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对此我认为,要“认清一个现状,看清一个本质,防范三个风险”。

  一个现状就是,当前的产能过剩并不是一般性、周期性的过剩,而是严重的、长期性的过剩。从范围上,不仅钢铁、有色、建材、化工、造船等统产业存在过剩,而且光伏、风电等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存在过剩现象。从危害程度上,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不到70%,行业经营效益普遍大幅下降,企业大范围难于盈利、积累能力和技术进步受到严重影响。从时间预期上,一般而言,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产能过剩属于周期性现象,但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攻坚期,国内外需求萎缩成为新常态,化解产能过剩变得更为棘手,因此产能过剩的持续时间将会更长。

  一个本质就是,我国的产能过剩是由政府过度干预和市场竞争不足引起的。在健全完善的市场体制下,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表现,正是这种过剩压力推动了市场竞争,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才会起作用。但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不成熟的我国而言,产能过剩则与政府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政府对微观经济的过度干预,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低价供应土地等生产要素,人为地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使企业低估真实的生产成本而高估盈利能力,导致市场协调供需均衡的机制难以有效运转。在经济偏热时,产能过剩“礁石”很容易淹没在经济“泡沫”中,一旦遭遇突发事件使“泡沫”破裂,则问题暴露无遗。所以,市场经济体制扭曲是我国出现产能过剩顽疾的本质所在。

  在当前情况下,注意防范转型难度加大、金融风险汇集和社会矛盾累积等三大风险。产业转型方面,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经济效益急剧下降,企业由于严重亏损无力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这必然使得我国亟待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遭受长期性伤害,而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则严重打击了社会投资的信心,也使我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愿望蒙上了一层阴影。金融风险方面,多数产能过剩行业都属资本密集型,前几年大规模集中投资意味着即将处于大规模集中还贷期,加之目前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更加复杂,使得金融在债务规模和复杂性方面的风险不断汇集。社会稳定方面,去产能必然伴随着大量结构性失业,在严重过剩行业企业较集中的聚集地,区域性社会不稳定风险加大,有引发全局性政治经济风险的可能性。

  明确一个思路完善四个体系

  在如何治理中国式“产能过剩”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既不能机械套用西方经济学方法,更不能简单地靠行政命令,而是应把治理产能过剩与深化改革创新有机融合在一起,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管住政府那只“闲不住的手”,建立起市场化手段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具体而言,应“明确一个思路,完善四个体系”。

  明确“主要通过收缩供给来化解产能过剩”的思路。化解过剩产能无非两种途径:一是在需求端做加法,即通过扩大总需求来吸纳过剩产能,但这或许只能暂时缓解当前的过剩,并可能导致新一轮的产能过剩。二是在供给端做减法,也就是通过限制供给、淘汰落后产能等,使得产能利用率进入合理区间。在中国经济增长出现结构性减速,潜在增长率下一个台阶的情况下,指望经济复苏来提升产能利用率显然不够现实,因此,通过收缩供给、主动去产能才是化解过剩产能的必由之路。

  围绕收缩供给,建议完善以下四个体系。

  一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具有淘汰落后产能、矫正产能过剩的自然功能,但目前这个市场竞争法则却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理应加快建立产能过剩的市场矫正机制,在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的基础上,完善要素市场体系,保障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奠定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引导企业主动调结构、加快升级,引导社会资本加快流向有前景的新兴行业,坚决避免“优不胜、劣不汰”现象。

  二是完善产能过剩监控和考核体系。增强中央与地方互动,建立产能过剩信息预警机制,完善产业监测统计制度,认真做好产业发展形势的监测和分析,对重点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产业发展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发布全国及各地产能利用、市场供需等信息。修改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明确把土地消耗、资源强度、生态环境状况及政府债务水平等反映资源能源消耗、社会发展情况的指标纳入政府考核,推动各级政府减少审批管理,慎用产业政策,管住投资冲动。

  三是完善产能过剩法律法规支撑体系。在河北考察期间,石家庄、保定等一些地级市反映,目前地方上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拆除的部分企业和设备并不在国家淘汰序列,以致化解过剩产能缺乏足够的政策依据和法律支撑,目前单纯用行政手段很容易引起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建议加强化解过剩产能的系统性立法研究,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及标准,确保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是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体系。目前部分传统行业和新兴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同时,高端服务业及高新技术领域却存在严重供给不足,这反映了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因此,化解产能过剩,需要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并举。结构调整涉及对存量资本进行优化配置,就是在企业重组并购中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由资本市场而不是行政干预来调整产能。由于大量产能过剩是因为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唯有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才能冲出低端过剩的重围,闯出新天地。

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打印】【关闭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谩骂、诬蔑、诽谤!
 
用户名   匿名发出 
  相关新闻  
  ·山西环保大检查严查工业园区和排污企业  ·大王制纸增加中国与泰国纸尿裤产能
  ·万亿资金助力水污染防治计划  ·河北力推节能减排 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7.67%
  ·环保出利剑 生产者违法成本大幅提高  ·材质日趋环保 壁纸市场热度走高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