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樊庚介绍,从去年年初,这些桑皮纸系列国画作品走向市场后,很快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肯定。作为国内外旅游促销活动的重点纪念品,自治区党委、政府,自治区旅游局、文化厅,和田地区、哈密地区、各省市援疆指挥部、援疆干部、国内外游客纷纷团购,将其作为新疆特色旅游纪念品,馈赠国内外友人和合作伙伴,许多单位和商家都表示想要参与开发。目前,桑皮纸系列国画作品主要以新疆人文、自然美景、民俗风情为主要题材,分为高、中、低几档类型,价格在200-10000元不等。仅2013年,新疆国画院就已销售“新疆礼物”——桑皮纸书画旅游纪念品500多幅(件),实现销售收入74.98万元,利税总额10.94万元,利润33.72万元。回望:
一波三折发展路
1908年,英国人斯坦因在现和田市城北100公里的麻扎塔格山一座唐代寺院中,发现了一个桑皮纸做的账本,上面记载着寺院在当地买纸的情况以及善存于世的清代维吾尔文典籍《诺毕提诗选》、《维吾尔医药大全》、《古兰经》手抄本等,这说明,早在唐代,桑皮纸的书画用途就已经通过西域,传播世界各地。
和驰名中外的中国宣纸一样,被称为“活化石”的桑皮纸也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过去,新疆的阿克苏、吐鲁番等地老艺人生产的桑皮纸很有名。但真正坚持并发展下来的却寥寥无几,大部分主要集中在和田地区。桑皮纸以桑树皮为原料,由维吾尔族老艺人手工制作,传承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其纸质柔软,具有防虫蛀、拉力强、不易褪色、易储存等特点。
上世纪40年代,桑皮纸被广泛用于新疆的公文、契约和包装等方面,和田地方流通纸币也曾短暂地使用过桑皮纸来印刷。而残存的清代桑皮纸文书和民国时期的桑皮纸钞票又证明,过去新疆各地都曾普遍使用桑皮纸。此外,桑皮纸在传统书画创作以及古画修复方面是其他机器产品所不能替代的,它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尤其重要。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上世纪50年代初,桑皮纸逐渐退出印刷和书写用纸行列,市面上很少见到高档桑皮纸,会桑皮纸手工技艺的人越来越少,熟练并精通的艺人更是凤毛麟角。上世纪80年代,为了生计,一些艺人不得不转行,桑皮纸开始退出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传承千年的绝活濒临消亡,保护桑皮纸古老技艺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006年,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再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之前的广泛关注相比,这一次,多多少少掺杂了更多的商业味道,但也为桑皮纸制作技艺的抢救、传承和振兴带来了历史新机遇。
毫无疑问,从桑皮纸的发展演变情况来看,利用率是首要问题。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当桑皮纸没有使用价值时,也就谈不上其经济价值。可以说,从过去的广泛使用到后来的几乎消亡再到现在的被社会各界再度关注,新疆的桑皮纸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之路。现状:
正在迎来新曙光
近年来,桑皮纸及相关产品引起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在市场浪潮里,桑皮纸似乎正在迎来曙光。在自治区大力支持下,和田地区墨玉县相继建立了传承中心、桑皮纸文化一条街,一些文化公司也开始转型,紧盯桑皮纸,短短的时间里,桑皮纸就被广泛用于国画、雕塑及桑皮纸挂历、桑皮纸筒画和桑皮纸镜框挂画等文化产品的研发利用和保护传承上,深受人们的喜爱。
2010年6月19日,《桑穰问影》——摄影人刘辉桑皮纸摄影作品主题展览在乌市美术馆开展,160多幅摄影作品所用的纸张全是桑皮纸,带给人们巨大的视觉震撼。当年年底,该展览受邀到韩国举办,受到韩国观众的追捧。2011年年底,“中国画·桑皮纸”国画展在自治区图书馆展出,100多位国画家第一次在桑皮纸上创作出中国画,反响强烈。没多久,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时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性工程——生产性保护桑皮纸,这一古老技艺与现代艺术创造得到完美结合。
2012年3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蓝靛金箔——中国画·桑皮纸绘画作品展览”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展出,正在出席全国两会的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特地前往中国图书馆古籍馆,参观并盛赞:在桑皮纸上作画,将新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有机结合,使千年薪火相传的古老技艺桑皮纸重焕光彩。桑皮纸绘画作品中充分体现了当今新疆开放、创新、交流融合的现代文化引领的宝贵精神内涵。一幅幅展现新疆多彩民族风情、壮丽风光和改革发展辉煌成就的绘画作品,激发起各族人民对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化的决心。
2013年年初,新疆国画院和自治区旅游局开始联合开发“新疆礼物”——桑皮纸新疆风情国画作品,实现了中国传统书画、千年历史的桑皮纸与新疆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随后,桑皮纸国画作品先后亮相第27届香港国际旅游展、第八届中国新疆国际旅游节、第九届哈密瓜节、2013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2013新疆乌苏啤酒节……成为各展会上一道靓丽风景。经过近两年的摸索和实践,融合了新疆民族、地域、文化元素的桑皮纸“新疆礼物”——桑皮纸书画旅游纪念品,初步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一张纯手工制作的桑皮纸售价由过去的50元涨至近200元,在和田,因“桑皮纸之乡”闻名的墨玉县普恰克其乡,每年都吸引大量游人前去参观桑皮纸制作全过程,20多户家庭都在靠制作桑皮纸谋生,每户年平均收入在5万元左右。 未来:
多方合力辟新路
新疆西域神游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国靖决定转型是从2002年开始的。之前,在制作特色旅游纪念品上,选择原材料除了土陶、树脂,也就是铜、木等。一次偶然机会,张国靖在电视上看到了和田地区墨玉县有一种桑皮纸制作工艺几近失传,随即动了念头:用桑皮纸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工艺品,既能让这个工艺传承下来,更有文化意义。于是,他开始了桑皮纸工艺创新生涯。
从曾经的乌洽会走到现在的中国—亚欧博览会,桑皮纸工艺品销路越来越广,而产品也从好看的艺术品到实用的开瓶器、笔筒等,品种越来越多,张国靖看到了桑皮纸的市场空间。
张国靖只是新疆十多位借桑皮纸创业者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跟国内同类的桑皮纸产品相比,新疆的桑皮纸及其产品生产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基本上还都在单打独斗,艰难开创的状态,尤其下游衍生产品还有很大的开发利用和拓展空间。
对此,穆合塔尔·买合苏提说,任何传统工艺都要有产品,并被社会接纳,广为使用,其价值才能够实现,得到更好发展。因此,就需要对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实行生产性保护,只有形成好的市场前景,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自治区文化厅副巡视员马迎胜认为,从长远来看,桑皮纸的发展空间巨大,尤其是制作工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前提是一定要在政府的指导下,有序合理地定位,尤其对制作工艺要科学分析,精准判断每个环节,要认认真真地当一个重要课题来对待,当然,资金投入、团队、人才培养等等也都需要合理规划。
目前,自治区文化厅正在积极推广用桑皮纸绘画和书籍装饰应用等方面的文化创意,他们期待古老的桑皮纸能焕发青春,在传承中创新。下一步,准备在和田建立桑皮纸生产营销基地,推动桑皮纸进一步走向市场,他们觉得这样既可以实现其生产性保护,又能帮助当地群众增加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