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呈现出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三大特点。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更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遵循规律,适应市场。也就是说,既要作好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准备,又要把握发展大势,主动调整创新,将压力转变为动力,把新挑战转变为新机遇。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秘书长阎晓峰
接下来,我想借此机会讲两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参考,不对之处请指正。
一、直面挑战和机遇,主动适应新常态。
总的来看,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将保持总体水平适当,并在合理区间,但下行压力加大,可能在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而其中工商企业可能要高度关注以下三个挑战。
1、产能过剩问题。这一轮的产能过剩其性质特征与以往不同,给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经济所带来的挑战也与以往不同。一是从范围上看,当前我国的产能过剩已经从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扩展到造船、汽车、机械等领域,甚至也蔓延到了光伏、多金硅、风电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从数量上看,本轮产能过剩已经从以往的相对过剩转变为绝对过剩,所以很可能再依靠经济复苏后的快速增长来化解将会带来很大困难。三是从管理上看,看似简单的产能过剩实际上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亟待转变,低成本工业化急需转型等深层次矛盾长期积累的集中体现。四是从技术上看,现在已经不限于落后技术产能过剩,一些先进或比较先进的技术产能也有过剩,因此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如果不得到有效的化解,很可能会引起恶性的竞争、效益的下降、企业所得税的减少,财政收入的降低,员工的失业等一系列问题。
2、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过去我们从一个农业大国发展成为工业大国,主要靠的是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等战略,现在要从工业大国发展为工业强国和服务业大国,则需要依靠创新驱动战略。然而必须承认,我们目前生产的很多产品似乎还处于一种跟随状态,或者说还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有的可能还只能说是中国加工。因为图纸、配方、品牌、标准都是人家的,所以我国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高度重视创新能力建设,包括要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制造、智能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术带来的冲击有足够的重视,有效的应对和充分的利用。逐步形成基于技术进步、产品质量、性能升级、品牌议价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新优势,在新常态下引领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努力使更多的中国产品实现中国创造和中国智能制造。
3、当前发达国家提出的再工业化。近年来发达国家陆续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例如美国的制造业行动计划和德国工业4.0,欧洲的未来工厂计划等等,在实施过程中发达国家通过制造业与现代信息业的融合,通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许多跨国公司还利用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研发,境内外注册申请,专利交易,专利联合拥有和联合使用等方式,占领高科技的制高点,以及战略研发路径等等这些商业的运作方式来增加它的研发成本,从而使制造业重心再次向发达国家回拢,其结果将会导致中国等后发国家的要素成本优势弱化,抑制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
当然挑战也意味着机遇,根据世界知名研究机构估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新材料、大数据、智能机器人(52.000, -1.32, -2.48%)等12项颠覆性技术将对经济的潜在影响达到16.7-41.4万亿美元,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将实施中国制造2025年,加快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这是历史性战略机遇,我国企业确实应该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二、积极稳妥谋改革,管理提升促发展。
当前都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国企改革各项工作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序突进,广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始终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勇于担当,努力为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此,国有企业在以下几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是以创新驱动为依托,努力转方式,调结构。国企要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强化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大力推动管理创新,努力谋求商业模式创新,加强对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处理低效资产,使资源更多向优势领域集中,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
二是以布局调整为手段,努力提升资本配置效益。明确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加强分类监管、分类考核,调整优化国有资本的布局结构,积极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的试点,以布局结构的优化促进国有资产配置效益的提升。
三是以抓管理为措施,努力降成本增效益。通过进一步巩固管理提升的效果,全面对标查找问题,集中攻关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推进信息化,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开展精益管理,推行集中采购,努力降本节支,为保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以转换机制为保障,努力增效率,添活力。国有企业增效率、添活力应该说是我们始终在探索、在实践、在改革和在不断追求的改革任务,那么在新常态下要做好这门功课,我认为国有企业可能要至少探索建立或者是完善七个方面的机制。
1、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建立给予企业员工精神鼓励、物质鼓励和能够提高公众认同度的激励机制。
2、建立企业行之有效可操作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3、在新技术条件下,建立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开放式创新机制。
4、建立和协作外包、网络集成、联合开发、甚至可以联合拥有的研发机制。
5、建立真正能够做到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退出机制。
6、建立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法守纪的约束机制。
7、建立在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过程中允许失误、允许失败的容错机制。
企业也许可以在这七个机制的建立和运作上来适应新常态,在新常态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