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消保委14日通报的“纸巾、湿巾纸比较试验结果”就显示,有四成多湿巾纸含有会引发人体不良反应的两种防腐剂。市消保委建议,有关部门可参照欧盟等发达国家做法,将湿巾纸归类于标准更高的化妆品一类,以进一步限定湿巾纸中的防腐剂含量。
PH值合格无荧光剂 2件样品细菌超标
市消保委一份针对1858位位消费者的调查显示,有六成消费者每天都会使用湿巾,其中96%消费者主要用于手口清洁或婴幼儿的卫生清洁,且使用后不再冲洗。
然而,一些消费者,尤其是婴幼儿,使用后发生过敏反应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但即使如此,这些消费者往往并不会怀疑这些湿巾纸。因为不少湿巾纸上都标称“食品级原料”、“敏感性肌肤也可放心使用”。
湿巾纸真如商家所宣称的安全放心吗?基于对湿巾中防腐剂安全性的担忧,近期,上海市消保委从本市各大型超市、百货店及网络平台等销售渠道,购买了价格从几元到四十多元不等的50件样品(实体店32件,网络平台18件),参照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27728-2011湿巾》和国家标准《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对湿巾纸的pH、可迁移荧光增白剂和微生物等指标进行比较试验。
比较试验结果显示,50件样品的pH值均在标准规定范围之内,对皮肤刺激性较低,也没有可迁移荧光增白剂。在微生物指标中,也只有芭米瑞婴儿芦荟湿巾与三仕达卫生湿巾(婴用)这2件样品的细菌菌落总数超出标准要求。
21件样品检出CIT 2件样品MIT含量高
不过,在对这50件样品的CIT(甲基氯异噻唑啉酮,下同)和MIT(甲基异噻唑啉酮,下同)两项防腐剂成分的检测中发现了异样。
专家介绍,CIT为一种防腐剂成分,常与MIT混合使用于水性化妆品中,对于肌肤与黏膜具有刺激性,不适合添加于长时间接触的产品中,浓度过高时更可能造成化学灼伤;同样,MIT也是一种高效的水性防腐剂成分,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广泛应用于个人护理用品、化妆品、涂料、纸浆等领域。
比较试验发现,50件样品中,有21件样品检出了CIT,2件样品的MIT检出量较高。其中在25件标称“婴幼儿”等字样的样品中,12件检出了CIT。这些被检出CIT或MIT的样品中,部分产品包装上还宣称“无添加”、“无刺激”、“敏感性肌肤也可放心使用”。
专家也指出,CIT和MIT这两种成分及其混合物成分,在日化行业中长期作为防腐剂使用。近年来,全球多国家试验已表明,上述防腐剂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而且在婴幼儿身上更容易表现出来。只不过,并不是在每个婴幼儿身上都能表现出来。即使表现出来,一般情况下,也只是普通的皮肤过敏反应;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会出现红肿、水泡反应。
标准滞后防腐剂难限定建议将湿巾纸归类化妆品
既然湿巾纸中含有上述两种可致人不良反应的防腐剂,那么,这些湿巾纸是不是质量不达标产品?不是。因为我国将湿巾纸归类于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国家标准规定“不得对皮肤与黏膜产生不良刺激与过敏反应及其他损害作用”,并未对防腐剂使用量做限定。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认为,湿巾纸擦拭后,有关成分会像化妆品一样残留在皮肤上,因此,如果有关部门参照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做法,也将湿巾纸归类于化妆品,将有助于进一步限定湿巾纸中的防腐剂含量。
因为,我国于2013年开始征求意见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做出了比《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更为严格的规定,该《技术规范》除了规定CIT不能单独使用外,还规定CIT与MIT的混合物在驻留类化妆品中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