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下午,“口述纸厂史项目展示汇报会”在江海区礼乐街道文昌沙长者服务中心举行,展示了20位长者在江门纸厂的生命故事。在这些长者眼中,故事记载着自己在纸厂度过的激情岁月,但在活动组织方——乐翔社工机构看来,故事还记载着纸厂的变迁,城市的变迁。
现场
数十位长者共聚话当年
位于纸厂新村的文昌沙长者服务中心外,竖着一块展板,在“提起它您内心是否泛起一丝涟漪”的文字附近,配有多幅图片,反映的是江门纸厂的一些旧建筑、职工使用过的粮票等,吸引了四五名长者驻足。
“你看,当年我们还在这里看过病呢!”一位身穿红衣的阿婆指着女工卫生室的图片说,显得有些兴奋。
“确实哦,那个时候,我们几个一起去过……”旁边一位阿婆先是露出开心的神情,随后发出“唉”的一声。
与此同时,文昌沙长者服务中心里也一片热闹景象:那里聚集了40多位长者,他们正在参加“口述纸厂史项目展示汇报会”活动,其中20位口述了历史的老年人还上台领奖,今年78岁的吴锦民是其中之一,这位身穿笔挺西装、头戴礼帽的阿叔告诉记者,1967年,他被分配到造纸二车间工作,感觉非常自豪,因为他每月的工资大概是42元,相对较高。
1998年,阿叔退休以后,经常和以前的工友聚在一起话当年,“主要是回忆当年工作时的一些事”。
“确实是这样的。”83岁的司徒玉兰在一旁搭话说,她以前在纸厂从事拣烂布、数纸等工作,下班后还要做两小时义务工,然后还要学习两小时文化,虽然很辛苦,但感觉很充实。
如今,纸厂正在进行改造,吴锦民、司徒玉兰的心里有些纠结:一方面,他们希望城市环境变得更好。另一方面,又很缅怀曾经挥洒过青春的单位。他们希望能尽可能保留纸厂历史。
计划
希望借口述史升华工友情
“实际上,我们开展口述史活动,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保留历史。”乐翔社工机构礼乐中心主任方心告诉记者,江门纸厂始建于1912年,历经百年风雨,于2006年10月宣布破产,它培育了几代江门纸厂职工,如今,颓败的员工宿舍区只剩下两三百名年老的旧职工。退休后的无聊生活、工友的离世或搬离、纸厂原址的改造以及工作留下的职业病日复一日蚕食着纸厂老职工脆弱的神经,有些会不时翻看收藏的工牌、饭票、相片等。该为这些当年的建设者们做些什么呢?社工们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决定通过跟纸厂几代员工面对面地交谈,攫取保留在他们记忆中的珍贵历史资料。
“这个活动大致分为三个步骤。”方心说,自去年5月份开始,他们前去市档案馆查阅了相关资料,然后走访了80岁以上的居民,随后社工从中挑出了20名善于表达、为人热情的老人,由义工对其进行访谈。最后,将这些老年人的故事集结成书,以此对老厂致敬,对几代建设者致敬。实际上,当日下午的汇报活动,主要也是在展示这一成果。
在走访过程中,方心留意到,老年人既自豪又失落:自豪的是,他们曾在较好的国企工作;失落的是,当很多人都“逃离”纸厂新村的时候,他们还在坚守。
“不管怎么说,这些老人身上都刻着厚厚的纸厂烙印。”方心说,他们将以口述史为切入口,唤起纸厂工人的记忆,然后利用他们的工友情,使其互帮互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