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林业是指通过采用现代化林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和空气等环境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林业,具有高投资、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少污染、可持续发展等特征。福建涉林人口比重大,涉林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林业发展成为改善民生的重点产业之一,发展设施林业对于加快福建林业发展、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设施林业主要集中在花卉、苗木、竹业方面,主要设施包括塑料大棚、温室、水肥一体化灌溉等。福建现有竹业1601万亩,花卉苗木面积约60万亩,油茶等木本粮油及名特优经济林1240万亩。这些林业特色产业经营周期短,辐射面广,对农民增收带动力强。目前,福建设施林业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覆盖面窄。设施林业涵盖的范围很广,除了目前在竹业、花卉、油茶应用的大棚和喷(滴)灌设施外,还有大量急需推广应用的苗圃温室、林下种养殖设施、营造林机械(轻型割灌机等)、采伐机械(集材索道等)、沿海防护林风口造林滴灌设施等,都没有纳入建设范围。二是投入不足。福建竹林、花卉、经济林面积近3000万亩,目前设施林业投入仅为农业的10%左右,整体投入不足。三是规模经营程度不足。设施林业实行规模化经营,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走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路线。福建林改后,林农单家独户经营的林地面积小,且分散,不利于设施林业的投入与发展。四是前期投入高,林农缺乏积极性,依然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传统经营方式。为进一步提高林业经营水平,建设现代林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福建设施林业发展。
进行“后林改”配套措施改革,实现林业规模化经营。我省林户经营耕地规模小,林户人均占有面积少,这不仅限制了林业劳动生产率和林产品商品化率的提高,也限制了林业资本投入。为了实现林业的规模化经营,在林改全面推开之后,一要应尽快通过立法和修订相应法律法规,放松对林地使用权流转的限制,实现林地使用权转让的规范化和法律化。建立林地转让、租借的中介机构,制定价格、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促进林地转包、租赁,推动林业规模化经营。二要建立、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消除林户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为失业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此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释放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为林业的规模经营创造人力资源条件。
实行全方位的林业保护政策。通过立法以及建立规范的市场体系,创造政策环境,规范引导,保护广大林农利益,保障林业市场化和产业的健康发展。主要保护措施,一是价格支持,建立林产品成本与收入补偿制度,主要用于对竹业、花卉苗木和油茶等福建主要经济林产品的支持。二是采用进口限额和关税等措施,鼓励林产品出口。三是调整林业生产结构,促进林业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促进林产品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四是政府通过发放财政补助金和长期低利贷款,促进林业机械化,推动林业基本建设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一方面,要加大对竹业、花卉苗木和油茶等主要经济林产业设施建设的补助。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用于喷滴灌系统、林下种植设施、设施林业苗圃、设施沿海防护基干林带、设施油茶丰产基地、设施丰产笋竹林基地等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政策,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重点应发展两类合作组织,一类是通过提供融资业务,提高农村资金利用效率的组织,一类是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及相关信息和技术支持的组织。通过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
扶植发展林业协会等社会服务化体系建设。要引导建立县、市、省三级林业协会组织网络,即每个县都设有基层林协,县一级林协在乡镇设工作站(点),以此为基础每个市组成林业联合会,市联合会再组成省联合会。林协首先提供技术服务,通过一系列经营服务活动渗透到林业生产、流通、技术培训等各个方面。各级林协根据需要配备各类服务指导员,除技术指导外,还包括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对林农和企业进行指导,并提供法律援助、销售与购买服务、设施服务、互助救济服务。
政府和林协要引导、促进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走集中联片规模化经营之路。设施林业的特点是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要鼓励林地以租赁和作业委托等形式进行协作生产,搞“综合林政”,倡导以租赁为主要方式的规模经营,促进林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扶持和发展各种林业合作组织,扩大林地作业规模。政府可通过林协扶持各个林业作业环节上的协作。经营委托和作业委托,林农把林地的全部经营管理或生产过程中的某项或若干项作业委托给林协、中心农户或其他合作协作组织。林农凭林权证以股东的形式参与林协,林协代表林农与林业生产组织发生法律关系。在自愿的前提下,林农也可以受雇佣的形式参与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为林业企业的工人。
健全林业科研推广体系,全面推广现代设施和机械化作业。要依托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民间(企业等)三大系统组成的林业科研体系,推广服务主要由政府和林协负责,首先,通过科技创新,生产出大量高效化肥和农药,使病虫害减少到最低程度,保障林业的高产、稳产。其次,通过科技创新,自行设计和制造出适应福建林地特色的中小型成套自动化机具。第三,广泛应用现代生物科技进行品种改良,培育推广一批高效高产安全的经济林、商品林树种。第四,通过多层次的林业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林业科技生产人才和管理经营人才,加强林业科技力量,也使林业科技的最新成果能够在这些高素质劳动者中间迅速推广,这些劳动者将是设施林业现代化的主体力量。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发展区域特色林业,打造产业集群带。充分利用福建各地地貌类型和气候多样的自然条件优势,立足各地实际,发展区域特色林业,山区可偏重于竹业、油茶和其他经济林木为主,沿海偏重于花卉、盆景和沿海防护基干林带为主。在山区沿海相对侧重的同时,将设施林下种植、设施林业苗圃、特色经济林、珍稀苗木、生态循环林业、休闲观光旅游、林业科普教育基地等与之相配套,引导发展多种经营,打造林业产业集群,提高经营效益。
鼓励成立联合体,通过项目带动,品牌扶持和示范基地建设,以点带面推进设施林业发展。政府和林协要鼓励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或有实力的骨干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基地、示范村(乡镇),以项目带动和品牌建设为重点,按照市场规律,创新经营模式,加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通过林农以林木林地入股或企业通过流转收购林农的林木林地等形式,加大设施林业投入,统一经营一定规模的经济林和商品用材林,从规模种植、经营管理、设施建设、加工、品牌建设、电子商务等方面全面扶持,形成产业链体系,推进设施林业全面铺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