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资讯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中国纸包装产业30年发展史(上)
 
http://www.paper.com.cn  2020-04-24 三级厂联盟

  导语:4月10日,美国和日本几乎同时呼吁在华企业撤离中国,在全球疫情的特殊时刻,这个消息引发了不少网友的担忧,“逆全球化”、“逃离中国”等言论不绝于耳。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将带你回顾过去30年中国包装产业发展史,在另一个视野你或许能看到不同的结论。

  1992年邓小平南巡并在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极大推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国由此迈出了世界工厂的第一步步伐。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纸包装产业也迎来了长达数十年的发展红利期,一举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包装大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为12515万吨,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为7916家,全国包装行业完成累计营业收入10032.53亿元,其中纸和纸板容器制造完成累计营业收入2897.17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面的包装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国民营企业,在包装领域,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主角。

  纵览中国经济发展史,中国包装行业也发生了许多重大变迁,中国包装企业的发展也非常不容易。有句话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假如以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作为起点到现在,将近30年的时间中,中国纸包装产业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变迁?

  奠基:探索中成长的中国包装企业

  我国的瓦楞纸箱工业在世界上起步较晚,1954年才开始推广使用瓦楞纸箱,而且技术起点低,一开始沿用日本20世纪30年代的单机,工序间全靠手工连接,没有流水作业。这种情况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才有所改观。

  1975年起,北京纸箱厂率先从日本引进了双层瓦楞纸板生产线、双色印刷开槽机、糊盒机等设备;此后,青岛纸箱厂、天津外贸纸箱厂等纷纷引进国外(主要是日本)成套的瓦楞纸板、纸箱生产设备,这期间我国也开始自行制造瓦楞纸板生产线。1982年5月,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研制出我国第一条1.2米瓦楞纸自动化生产线,这是国内首创。

  80年代,这批计划经济时期发展起来的老一代包装企业,开始被市场经济新崛起的企业蚕食替代,如果以1992年小平通知南巡为分界点,替代与反替代的竞争长达十年之久才基本结束。在这之前的中国包装企业,整体技术落后、设备落后、管理落后,生产效益也不高。在不断引进国外各类先进流水线的同时,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理念也同时进入中国,也为今后中国包装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也是在这个时期,美国兰斯顿、日本三菱、德国BHS、意大利阿格纳蒂等包装设备制造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播种:异军突起的港台包装企业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内地实行对外开放以来,香港和台湾就一直是内地最主要的外来投资者。港台企业一度是大陆企业竞相学习的榜样,李嘉诚、曾宪梓、王永庆、施振荣的传奇故事令多少梦想创业的内地人士反复咀嚼。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推动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次完全意义上的“私人之行”,却让中国改革开放国策得以延续。在推进国企改革的制度创新、大批民营企业涌现的同时,港台企业也进一步加快了进入中国的步伐。

  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港台投资商给内地带来资金、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这个说法在包装领域中同样成立。伴随着制造业的转移,大量制造业产能被搬到了内地。

  繁荣的制造业衍生了海量的包装用纸需求,理文、永丰余、万有纸业等台资造纸企业进入内地市场。而国内一些造纸企业乘着这股风浪开始崭露头角,1998年7月,玖龙属下位于东莞生产基地的首台造纸机(或一号造纸机)试车成功,打响了十年创业的第一炮。而在包装产业下游,则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我们现在看到的“老字号”包装印刷企业,如鸿星、星光、新洲、瓦通、顺风等,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企业。

  内地港台企业繁荣是伴随着制造业转移背景的。上世纪60年代,西方大规模向第三世界转移产能,最开始是向亚洲四小龙转移,而改革开放后,港台的企业家看到内地成本低,就把制造业搬到了内地。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不同地域的包装产业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由于地域位置的原因,港商的投资方向以广东省为主,台商则以江浙沪、福建等地为主,不同背景的投资方对设备选用的偏好,造成了包装设备来源不同。举个例子,港商为主的广东,设备多是来源于欧美,如海德堡、高堡、罗兰等;台商为主的地区,设备则多来源于台湾,如祥裕、裕立、山隆、明伟等。

  但相对来说,这一阶段的包装企业,完全依附于当地的制造企业,为了满足港商台商企业的出口包装需求。其企业主也多以老板的亲戚为主,工厂小而杂,且散,经过近30年的大浪淘沙,幸存来的并不多。

  爆发:欢迎来到全球制造游乐场

  2001年,中国加入WTO,也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国际制造分工体系。中国的海外投资迎来新一波高潮,大批欧美企业涌入中国,我国外资企业构成更加多元化,从地域上也不在局限于沿海。

  相对港台背景的二次制造转移,这一时期进入内地的制造企业相对更加高端——这个说法在包装产业同样成立。2001年,台湾第一大纸企正隆集团进军开拓内地纸业市场,成立中隆纸业控股有限公司;2006年,全球第一大造纸包装企业国际纸业宣布投资1.4亿美元与中国太阳纸业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除此之外,全球其他头部造纸包装企业,如瑞典SCA、王子制纸Smurfit Stone等企业均在这一时期在华设厂。伴随而来的,是更加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等。直到现在,欧美包装企业仍然是中国包装企业海外学习的重点地区。

  当然,大量先进欧美造纸包装企业的进入,不只是给中国带来技术、设备或者管理,还给中国造纸包装企业带来了思想上的转变,助推这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0年晨鸣A股上市,2001年山鹰纸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6年太阳纸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同年3月3日,玖龙纸业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资本引导企业的时代就此开始,中国包装企业踏上了逆袭之旅。而这之后的故事,我们将下篇文章继续讲述。


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资讯  
  ·2020年中国纸包装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山鹰纸业剥离融资租赁业务 聚焦主业发展
  ·2020年及以后的三大瓦楞纸包装数字印刷战略  ·2019年海外前十大纸包装企业业绩数据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