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24日正式发布,从十个方面提出治理塑料污染的明确要求,其中餐饮、外卖平台、批发零售、电商快递等六大行业成为减塑的重点。 推动六大重点行业塑料污染治理 在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垃圾中,塑料类“白色垃圾”是重要的一类,尤其是近年来以快递包装、外卖餐具为代表的新型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持续快速上升,让塑料污染问题备受关注。 《行动计划》从十个方面提出了北京治理塑料污染的明确要求: (一)以举办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制定并组织实施北京冬奥会落实塑料污染治理的工作方案;推广复制成熟经验、技术和产品,引领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向国际最高标准看齐。 (二)到2020年底,全市范围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2年底,全市范围禁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三)聚焦餐饮、外卖平台、批发零售、电商快递、住宿会展、农业生产等六大重点行业,强化减塑力度,严控一次性塑料制品向自然环境泄露。 其中,对于餐饮业,要求到2020年底,全市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建成区外卖(含堂食打包)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建成区、景区景点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1年6月底,全市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咖啡搅拌棒。 对于外卖平台,鼓励外卖平台在点单环节设置“无需餐具”等选项,并给予积分等形式的奖励;通过发放平台“专属绿色优惠券”等引导消费者选择。 对于批发零售,要求到2020年底,北京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零售业门店(含门店或电商提供的零售配送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3年底,北京市建成区集贸市场塑料购物袋全面实现集中购销。到2025年底,北京市建成区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对于快递业(含电商自营快递),要求到2020年底,全市快递网点“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到90%、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95%以上。到2022年底,全市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循环中转袋基本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底,全市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 对于住宿业,要求到2025年底,逐步扩大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范围,并将实施范围扩大至乡村民宿。 对于会展业,要求到2020年底,北京市建成区举办的各类展览、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对于农业生产,要求到2022年底,基本建立政府支持、市场主导的废旧农膜和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 (四)聚焦体育场馆、旅游景区、文化设施、交通场站等四类重点场所,河道、公路、铁路、背街小巷等四类重点沿线,协同推动塑料污染治理。 (五)开展减塑生活创建。以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创建行动为契机,将相关治理要求纳入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典范引领作用,示范带动全社会参与塑料污染治理。 (六)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培养市民减少乱丢塑料袋、烟头等废弃物的不文明行为,开展控烟公益宣传,将丢弃烟头的环境危害作为烟草危害宣传的内容之一。将塑料污染治理与开展健康北京行动结合,倡导市民主动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 (七)建立重点用塑单位报告制度。先期在市级党政机关、连锁超市、邮政快递、餐饮外卖、电子商务平台等领域,试点建立重点用塑单位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市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研究确定重点用塑单位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后续根据试点情况逐步完善。 (八)加强塑料领域科技研发与技术推广,完善标准体系,强化塑料污染治理的科技支撑。 (九)加大塑料污染治理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力度,充分发挥12345等平台的监督作用。 (十)加强组织推动/建立北京市加强塑料污染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将塑料污染治理纳入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持续完善政策措施。 2025年成国际超大型城市塑料污染治理典范 《行动计划》提出了三阶段目标: ——到2022年,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政策标准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塑料污染治理措施全面实施,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充分发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示范引领作用; ——到2023年,北京市重点场所、重点沿线塑料污染基本消除,重点用塑单位报告等基础性制度基本建立; ——到2025年,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制度全面建立,科技支撑体系更加完善,低塑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基本形成,努力成为国际超大型城市塑料污染治理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