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他死了我和孩子们该怎么办啊!孩子们还那么小,我又没有经济来源,呜呜……” “您老公突发心肌梗塞死亡,这个责任不应该由我们公司一方负责,况且我们也没有能力赔偿……” 3月17日,争执之下的死者家属和公司来到叶塘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申请调解。在双方沟通陷入僵局时,调委会工作人员给他们递上一杯热茶,及时做好死者家属情绪安抚工作和公司疏导工作。 “你们先别着急,有什么话慢慢说,方法总比困难多。”在调委会工作人员的安抚和疏导下,双方渐渐平静下来,将事情原委一一道来:3月8日下午,兴宁市叶塘镇某纸品公司员工杨某(化名)为公司车辆年审返程中突发心肌梗塞当场死亡,双方因赔偿金额悬殊较大而一直僵持不下。 为更好解决双方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叶塘镇调委会立即组织人员介入调查和处理,主动对接死者家属和公司,走访调查双方基本情况。 通过走访调查,叶塘镇调委会发现,死者是家里唯一经济支柱,有三个孩子(2周岁、5周岁、16周岁)还需抚养,其妻子是外省人,由于语言不通,婚后长年照顾家庭,一直未外出工作,没有经济收入,此次工亡事故无疑对这个家庭造成了致命一击。因此,家属要求公司支付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及人道主义补偿等共计人民币135万元。 该公司方也是处境困顿,捉襟见肘。作为一个小规模工厂,该公司本就效益不高,因新冠疫情这两年更是惨淡经营,消防整改资金还在困难筹集中;而且因死者入职不满三个月并未给死者购买五险,购买的意外保险也因其突发疾病死亡而拒绝理赔。公司一开始提出最大能力只能赔偿60万,还得到处借贷,死者家属提出的赔偿数额远超公司经济能力。 3月17日至30日,调委会多次组织双方在调解室进行调解,但因双方对工亡赔偿数额存在较大分歧,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一场难以调和的矛盾一触即发,但调解员决心一定要攻坚破难,夜以继日做通双方工作。 鉴于双方对工亡赔偿数额存在较大分歧,调委会决定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方法,分别找双方谈话。通过倾听各方诉求,结合前期的调解工作,在充分掌握各方的“心结”后,调解员与村(社区)法律顾问王辉律师携手以案释法、以法释理,向双方当事人宣传、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乡情乡理,对比近几年发生的相似案例赔偿情况,摆事实、讲道理、讲法律,分析、阐明了各方应承担的责任。 经过半个多月的调解工作,3月31日上午,调委会再次组织双方在调解室进行面对面调解,从公平、公正、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在双方赔偿金额分歧点上寻找平衡点,既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给予死者家属最大的安慰,又保证当事公司合法的权益不受侵犯。 在调委会耐心细致的工作下,双方对赔偿数额、责任分担的要求和接受程度终于有所松动,最后达成和解:纸品公司承担杨某(化名)的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及人道主义补偿等费用,共计930000元。 这一起意外死亡赔偿纠纷最终得到圆满解决,较好地维护了双方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