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和代表齐聚北京,共同回顾“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10年来所取得的一系列瞩目成就,规划更加美好的未来。 万里之外的马来西亚,原国会上议员王晓庭这段时间也显得格外兴奋。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未来领袖硕士班学员王晓庭 “我这几天早上拿起手机的头一件事,就是刷刷峰会的新闻。”电话那头,响起了王晓庭清脆的笑声。 王晓庭是马来西亚的华裔,她说“一带一路”对自己有着“知遇之恩”。 “我是2021年被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未来领袖硕士专业录取的。虽然课程只有一年时间,但是这一年的收获对我事业上的帮助特别大。” 除了曾担任国会上议员,王晓庭还是马来西亚华人公会-青年团全国总团长,平常的一大重要工作就是推动中马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她告诉我们,在清华的一年时间里,让她对祖籍国的发展模式,对“一带一路”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带一路’有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王晓庭如数家珍。“马来西亚正好是沿线国家。所以,我觉得无论是哪一通,对我目前从事的工作而言,都意味着巨大的机会。” 事实上,王晓庭的例子不过是百分之一,自从2018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和陈江和基金会主办的“一带一路”和“未来领袖”国际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班以来,已经培养了来自全球34个国家的近百名学员。用院长朱旭峰的话说,这些学员毕业后,无一例外的成为了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者和与各国民间友好交流的实践者。 “可以这么说,由陈江和基金会支持的‘一带一路’国际公共管理硕士学位项目,是我们学院近些年来开展的最为成功的项目之一。”朱旭峰说他还清楚记得,在第一期学员毕业的那一年,公管学院共有3篇留学生的毕业论文荣获“清华大学优秀论文奖”,全部被“一带一路”国际公共管理硕士学位项目的同学们包揽。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公共管理硕士班首届毕业生 一本书成就的“缘分” 朱院长所说的陈江和基金会成立于1981年,创立者是新加坡金鹰集团创始人兼主席陈江和先生。2016年3月25日,“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后的第3年,陈江和在博鳌亚洲论坛上郑重宣布,将通过他名下的陈江和基金会捐资1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一带一路”人才发展。时任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高度评价陈江和的这一善举,并见证了捐赠签字。 2016年亚洲博鳌论坛期间,陈江和夫妇捐资1亿元人民币 支持“一带一路”人才发展 在中国的企业千万家。国有,民营,外资,侨资,不少企业的规模还不小。做慈善、做捐赠的企业也很多。但出巨资专门用于开展“一带一路”人才培训的,还没有。 “我们基金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有一个理念是‘利用教育的变革力量,促进机会平等’。所以,找清华大学开展人才发展项目属于‘门当户对’。”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伍伟笑着对我们说。 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几所高校之一,对于能够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项目,清华大学自然责无旁贷。正是在这种情况下,2017年9月19日,由陈江和基金会支持、清华大学承办的“一带一路”中国法硕士班第一期在钓鱼台国宾馆顺利开班。 2017年9月,由陈江和基金会与国内高校联合举办的 多个“一带一路”人才发展项目在钓鱼台国宾馆集体开班 “从陈江和基金会确定与我们学院合作,到当年9月开班前不足半年。清华方面需要进行复杂的申请、报备等一系列项目筹备工作,留给我们招生的时间非常短。但是那一年还是有18位留学生入选了首期学位项目。这充分说明‘一带一路’国际公共管理硕士项目从一开始就很具吸引力。”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教授说。 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5年时间里,虽然经过了3年疫情的艰难时期,依旧有包括王晓庭在内的近百名来自共建国家的学员从清华大学“一带一路”系列硕士专业毕业。他们都成为了支持这一重大倡议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的重要力量。 “其实说起来,决定支持‘一带一路’人才发展还多亏了这本书。”当我们向伍伟秘书长问起该项目的来龙去脉时,他一边笑着,一边从抽屉里拿出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 伍伟告诉我们,在这本书的第十三章有专门对“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详细解读,并且还系统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这项捐赠当初完全是陈先生自己的主意。陈先生说过,当时就是看了这本书激发了他的想法。” 伍伟告诉我们,金鹰集团的业务版图中至少有一半位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因此,当“一带一路”倡议甫一出台,陈江和先生立刻就成了它最积极的拥护者。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对于许多国家来说,是一个必须要抓住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然而,在随后的实践中,陈江和先生却发现,海外有些人对“一带一路”了解非常不全面,甚至存在误解和疑虑。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新中国同龄者,作为一位爱国侨领,陈江和先生觉得自己必须要出一把力,让海外更多的人了解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一带一路”,什么才是中国的真实情况。 “只有民心通了,理解了,‘一带一路’倡议才能不折不扣的落地生根。这就是陈江和先生拿出1亿元支持这个项目的初衷,也是目的。”伍伟说。 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据了解,自2016年宣布捐赠1亿元开展“一带一路”人才发展项目至今,除了和清华大学合作开展的系列硕士学位课程,陈江和基金会还先后支持了包括清华大学、暨南大学、华侨大学、“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在内的多所高校和机构承办的“一带一路”短期研修班课程。截至目前,累计有4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名高级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和知名学者参加了学习,对“一带一路”有了全面的理解和全新的认知。 2020年,基金会还在华侨大学设立了“一带一路”奖学金,已经累计支持了83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本科生来华留学。 2021年,华侨大学向留学生颁发 由陈江和基金会支持的“一带一路”奖学金 “我目前的想法是学有所成之后回到我的家乡,我要把所见所感告诉身边的人,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中国和‘一带一路’的实际情况。同时,用我所学到的知识结合当地元素为我的同胞设计宜人舒适的住所。能在世间留下自己的作品感觉也是一种成就。”陈江和基金会“一带一路”奖学金获得者,目前就读于华侨大学建筑系2021级的缅甸学生张国星向我们分享了他的感受。 为了更好的支持“一带一路”人才发展,陈江和基金会不断探索新的形式。 2023年7月,由陈江和基金会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合作开展的第一期印尼工业化职业培训班在苏州举行。该班为期一个月,向290名印尼职业教育教师和技术工人提供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9个专业的课程培训。回国后,这些技术力量在印尼相关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一名学员还在印尼通讯和信息部主办的全国技术比赛中获得第三名。 10月16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两天,第二期培训班又在陕西咸阳开班,来自印尼的40名职业教师和技术工人专程到中国参加培训。 2023年7月,在苏州举办的第一期印尼工业化职业培训 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特别肯定了“鲁班工坊”项目。与共建国家来华培训不同,“鲁班工坊”是走出去培训各国的技术人才。以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名字命名,形象地诠释了这一项目的内容和实质。不久前,陈江和基金会与天津市职业大学签约,共同建设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 陈江和基金会捐建鲁班工坊项目签约仪式现场 据了解,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中国-中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将“鲁班工坊”纳入到了中方承诺实施的“中国-中亚技术技能提升计划”之中。“鲁班工坊”项目在建设实训中心、提供先进教学设备的同时,还将为当地教师组织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把中国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传授给他们。 “陈江和先生说过,我们不仅要通过‘一带一路’人才发展项目,让更多的海外朋友真正了解中国;同时,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成功经验也应该走出去,值得世界各国的关注和学习。我们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伍伟说。 从清华大学“一带一路”专业毕业已经有两年了,王晓庭说她还是保留着一些当初读硕士时形成的习惯,比如总是随身带纸笔,随时记笔记。她告诉我们,自己最近把上学时学到的东西和这些年来关于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写了一本书,应该很快就能出版。 “这本书不仅有中文版,未来至少还会有马来语版本。因为我想要更多的人明白,‘一带一路’就是一条合作之带,是一条幸福之路。”王晓庭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