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知识可分为两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知识的管理可分为四类: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
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的知识管理,无非是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间的各种转化的管理。
* 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这是在个人间分享隐性知识,是知识社会化的过程。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使隐性知识得以传递。师传徒受就是个人间分享隐性知识的典型形式。借助信息技术建立虚拟知识社区,则为在更广范围内实现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创造了条件。
* 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这是对隐性知识的显性描述,将其转化为别人容易理解的形式,这个转化所利用的方式有类比、隐喻和假设、倾听和深度会谈等。当前的一些智能技术,如知识挖掘系统、商业智能、专家系统等,则为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提供了手段。
* 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这是一种知识扩散的过程,通常是将零碎的显性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复杂化。经过隐性到隐性、隐性到显性的转化过程,人们头脑中的显性知识还是零碎的,也不是格式化的。将这些零碎的知识进行整合并用专业语言表述出来,个人知识就上升为了组织知识,能更容易地为更多人共享和创造组织价值。分布式文档管理、内容管理、数据仓库等是实现显性知识组合的有效工具。
* 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这意味着,企业的显性知识转化为企业中各成员的隐性知识。也就是说,知识在企业员工间传播,员工接收了这些新知识后,可以将其用到工作中去,并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团体工作、干中学和工作中培训等是实现显性知识隐性化的有效方法。这方面,也有一些协作工具,如电子社区、E-learning系统等。
知识转化:技术的视角
没有好的信息技术,要将作为每个项目的创新成果的各种文件汇总起来,在组织范围内共享,就难以落实。我们在咨询实践中发现一个突出的特点:当前中国很多企业的知识管理由于没有信息技术的充分支持,知识管理的效能大大降低。图2将“手工”状态的公司运作和“知识管理系统”下的公司运作做一个对比。
第一种情况,即“手工”状态下的专业服务公司的运作,是很多管理者所熟悉的,这代表了当前绝大多数专业服务公司的运作方式:自发、零散、低效率。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良好地采用了KM技术后,专业服务公司对知识和员工的管理,变得游刃有余:自觉、自成长。当走过自发、零散、低效率的管理的初级阶段后,很多组织会自然地寻求专业知识管理技术的帮助,但又面临选择何种技术产品的困惑。
知识管理的主流软件平台或产品有很多种,比如:
* Lotus Domino/Notes。IBM公司出品,在国内应用广泛,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 Microsoft知识管理系列产品。它有三部分组成:知识桌面,即MS Office和Windows;知识服务,即Exchange Server, SQL Server, SharePoint Server;知识系统,即Windows 2000 Server;开发工具,即MS Visual Studio。
* Exact eSynergy。荷兰Exact公司出品,基于MS平台,主要功能有文档管理、网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品/资产/服务管理、工作流管理、项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这个系统,与该公司后台的ERP产品Globe 2000基于同一数据库,集成在一起。
* Oracle eBusiness Suite, mySAP.com。二者都是知名的大型电子商务套件,涵盖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工具的方方面面。包含了制造、财务、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管理、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商业智能、门户产品等方面。
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管理技术,我们可以按照隐性和显性知识的四种相互转化,将它们归纳为四种。
* 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的技术,主要有电子社区、电子邮件、群件、讨论组、即时消息、P2P应用、专家定位系统。
* 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的技术,主要有自助服务、文档工作流、内外网站的内容管理、搜索引擎和全文检索、数据仓库和在线分析、商业智能、数据挖掘和知识挖掘。
* 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的技术,主要有知识库联网、异构数据库搜索、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门户、企业应用集成。
* 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的技术,主要有电子社区、电子邮件、群件、讨论组、即时消息、P2P应用、传统教学、eLearning。
从知识转化的角度,对各种知识管理技术进行分类研究后,我们就会发现,知识管理,同其它一些信息技术理念和工具,如OA(办公自动化)、EIP(企业信息门户)、BI(商业智能)、竞争情报,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不可分离。因为,OA、EIP、BI、竞争情报的目标,也无非是实现知识的各种转化和传递。从广义上来讲,它们都可以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
值得指出的是,在进行知识管理实践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所从事的知识管理推进工作,大多是OA、EIP、BI等这些理念和工具的混合物。因为,从知识转化的角度来看,知识型企业的运作本来就主要是知识的各种转化,所有的工作都是知识管理,以至于不再有什么“纯知识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