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门户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搜索关键字       
按需印刷处于“窗口期”联合比单体更重要
 
http://www.paper.com.cn  2014-09-15 中国经济网

  按需印刷这一基于数字印刷技术的生产方式让印刷企业与出版企业的关系更“铁”了,在携手发展相关业务时,它们更像是血浓于水的兄弟。按需印刷逐渐成为出版全产业链上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按需印刷市场环境如何?国内企业形成了怎样的发展模式?有哪些问题尚待解决?业界的实践者们畅谈了按需印刷重构出版商业模式时的亮点与难点。

  看市场

  涓滴需求汇成河

  按需印刷之需根源于读者,读者需求的变化导致了出版业、印刷业的波动。在这一过程中,出版业有降低库存之需,印刷业有转型升级之需。正因为汇集了读者市场、内容提供商、印刷企业三方的涓滴需求,按需印刷业务最终汇成印刷海洋中的重要分支。

  “出版企业早晚会用到按需出版模式,长版图书印刷会越来越少。”美国全球按需出版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罗伯特介绍,自己所在公司每年按需出版图书5000种,而整个欧美市场每年大约有40万种按需出版的图书,平均每种印量约300本。

  “现在出现了很多替代传统书籍的阅读方式,未来图书出版的趋势是,每年出版书目种类越来越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读者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多了,这并不是个坏消息。”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商业打印产品部高级市场经理康品德认为,数字印刷让出版工具得到优化,使书籍上市时间缩短,有利于出版业在变动的市场中减轻成本压力,并在专业市场获益。他分享的数据是,目前数码印刷占据了欧美市场7%印刷量,10%品种的图书占了90%印刷量,90%的图书印刷量越来越少。因而,准确预测印刷量对于出版业越来越重要。

  与海外同步,我国数字印刷保持了迅猛发展态势。2013年,我国数字印刷实现产值10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63%,占印刷总产值比重首次达到1%以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副司长徐胜帝说,国内企业在数字印刷发展模式、技术运用、路径探索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当纳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建设数字印刷生产中心,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与台湾健豪印刷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推进云印刷业务等动作都引起业界注目。

  探模式

  “穿新鞋不走老路”

  数字印刷为行业提供了变革与提升的机会,也让印刷不再是“买台机器接单子”那么简单。如果穿新鞋走老路,等待企业的将是“此路不通”的指示牌。在按需印刷实践中,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都在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

  “数字时代,出版流程发生了变化:线性生产过程变成非线性生产过程;以纸张为载体变为全媒体出版;物流成本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发生了变化。”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雪认为,在市场趋于碎片化、个性化过程中,如何按需完成产品生产,时间分析能否更加同步、数据处理能否更加智能化,都是企业需要思考的。“数据模型分析比所沉淀的数据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对行为数据分析有效,你的大数据才会变得非常有价值。《纸牌屋》的成功是因为它是数据分析之后生产的产品。”黎雪透露,在按需印刷实践中,凤凰出版强调互联网思维,重视用户体验与服务,数据管理系统项目二期功能的修改就是基于用户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正以在全国布局生产中心的模式发展按需印刷,该公司按需印刷总监黄端说,虎彩公司由包装行业转向服务于按需印刷业务,更加强调服务。“我们主要服务于图书按需印刷和断版书按需出版,目前已经在北京、东莞、绍兴建立了3个生产中心,未来还将建立3个生产中心,各个生产中心虽然做的是个性化业务,但要实行标准化生产,在设备、工序、纸张等方面达成统一。”黄端说,虎彩基于电商模式服务出版客户,希望与客户通过网络系统实现对接,从生产工序到物流阶段都可通过系统查看,这样就抛弃了传统手工接单。

  “按需印刷正在改变图书出版模式,但到现在为止,还处于发展初期。”北京京师印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吴祖义如是说。京师印务2012年与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数字印刷生产基地以来已经有了一定收益,今年年底将引进一台全彩印刷设备。在面对发展压力时,京师印务采取机器设备代替人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人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观未来

  告别独角戏时代

  “按照当前单纯拼价格的情况发展,数字印刷业务迅猛发展状态是不可持续的。”吴祖义认为,身处加工行业,印刷企业是没有话语权的。只有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技术向上拓展,印刷企业才能通过从全媒体设计业务中提供给客户一站式服务提升附加值。

  “印刷当自强”,但也少不了出版企业一起“搭台唱戏”。出版社对于数字印刷需要有哪些新的认识?吴祖义表示,出版社需要重新对图书定价机制进行讨论,图书营销模式、员工绩效考核也要与按需出版业务相适应。黎雪认为,按需印刷连线系统的确满足了出版社一本起印的需求,降低了成本。但是出版社社长不能只盯着印刷工价,应更加关注库存、退货等多方面成本变化,按需印刷应当产生印刷成本降低、出版物成本降低、出版物价值优化三方面价值。

  “软件比硬件更重要,对事情的判断比技术更重要,联合比单体更重要,信心比业绩更重要,未来比眼前更重要。”黎雪说,在按需印刷发展的窗口期,企业需要从现实数据看到产业未来,坚定对未来的信心。“我们可以等待,但一定不能错过一个时代。”

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打印】【关闭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谩骂、诬蔑、诽谤!
 
用户名   匿名发出 
  相关新闻  
  ·中顺洁柔纸业蔡云晔女士辞职  ·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
  ·企业排污费提高一倍 一吨纸成本上升或超45元  ·建长效机制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
  ·包装印刷行业倒闭潮汹涌来袭  ·造纸企业期待恢复国废退税政策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纸业网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