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均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广大民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
今年以来,我国已进入由高速增长期过渡到中高速增长期的经济新常态,要想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使经济健康、持续,就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不但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是确保今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亮点。
节能减排与促进经济发展并不矛盾
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资源型企业终将被淘汰,要在不形成新的落后产能的基础上坚决淘汰存量落后产能,使之“腾笼换鸟”。节能减排会对增长带来影响,但其中也蕴含着很大商机,会为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成长提供广阔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佐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节能减排和发展经济总体是一致的,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节能和减排难易程度是有所区别的。他认为,节能是能够直接带来效益的。以电为例,个人或企业节约用电就会少交费用。而对减排主体来说,一般是没有直接效益的,有的只是社会效益。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减排等同于限制排放,不但没有直接效益反而会由于购置减排设施而增加成本。
同李佐军一样,林伯强也认为节能减排与促进经济发展总体是一致的,他认为关键是要找到节能减排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合理平衡点。
事实上,纵观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对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国家无一例外地实现了二者的同步发展。以美国为例,美国早在上个世纪末就深刻意识到随着煤炭、石油的逐步枯竭,必然导致价格大幅攀升,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经济也将面临崩溃。为了避免这种结果,美国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如生物燃料、核能、开发页岩气等,今天美国页岩气技术领先并不是偶然的,是美国长期研究、积极开发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美国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逐步降低第二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从而使得谷歌等新经济模式迅速崛起,不但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而且摆脱了能源限制。
今天,我国政府同样认识到了节能减排对经济转型的巨大促进作用,节能减排与促进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当前,节能减排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要辩证地看待。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3月21日主持召开的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上所说: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淘汰落后产能,降低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关停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伴随着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实施,难以避免会对经济增长带来影响;但是大力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推广分布式能源和智能电网,加强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采与应用,开发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更开拓了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成长的广阔空间,其中蕴含着很大商机。
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只是短期和长期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节能减排必定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收获。
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国务院2014年5月颁布的《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显示,2014—2015年,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逐年下降3.9%、2%、2%、2%、5%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两年分别下降4%、3.5%以上。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字,今年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同比下降4.2%,高于预期的3.9%年度目标。而国家统计局10月2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6%。
李佐军表示,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高于全年目标,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近些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慢,进入中高速的新常态,经济的放缓给节能减排减轻了压力。二是经济机构进一步优化,从去年开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就超过了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二产业来说,节能减排的效果要更好一些。三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落实。十八大以来,陆续出台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和新《环境保护法》,都对节能减排产生了影响。
“尽管从前3季度来看,完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同比下降3.9%的目标应该是没有问题,但我们节能减排的压力依然很大,既有环境压力,又有民众要求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期许压力,绝不能掉以轻心,不要只满足于完成目标,要认识到节能减排完成得越多越好。”李佐军表示。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来,通过媒体的大力宣传以及自身体会,广大民众已经认识到不节能减排,环境污染问题没法解决;不推进节能减排,我国的能源、资源和环境有可能崩溃。当前,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已经深入人心。
在林伯强看来,民众随手关灯、使用高效节能灯泡、少开车固然能够促进节能减排,但节能减排的主体仍是企业。对于企业,要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细化和完善管理措施,落实目标任务。
“短期来看,行政手段见效比较快,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推广力度,才是长期可持续的手段,要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说的那样,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林伯强表示。
当前国内许多专家学者都主张建立碳排放市场来加快低碳经济建设。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认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主张是个好主意,但是它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企业排污许可证制度。
“没有排污许可证,如何科学分配排放额度、如何核查等都是‘死结’。”宋国君说。
所谓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指凡是需要向环境排放各种污染物的单位或个人,都必须事先向环境保护部门办理申领排污许可证手续,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获得排污许可证后方能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制度。
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社会发展、能源结构决定了节能减排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环节。尽管节能减排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应深刻认识到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内在要求,更是我国将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思路、新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