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记者从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到目前,全省有林地面积达4679万亩,林木蓄积量12360.74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24%,林业总产值达6094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位。
此外,全省湿地总面积达到2600多万亩,森林、湿地及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75处,总面积1646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经过测算,我省森林碳库总生物量稳定在1.65亿吨,总碳储量稳定在1.05亿吨,碳库增量每年1086万吨,2009年以来每年平均吸收固定二氧化碳3980万吨。我省森林每年释放氧气量为2534.86万吨,吸收二氧化硫、氟化物总量为32.14万吨,吸收氮氧化物的实物量为122.16万吨,有效阻滞降尘的实物量为3.93万吨。
专家指出,森林对降低空气中PM2.5具有独特而显著的作用,原因在于负氧离子具备主动出击捕捉“PM2.5”的能力,当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2万个时,空气中的飘尘量会减少98%以上。山东森林年涵养水源量58.02亿立方米,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1791平方公里,土壤侵蚀量减少703万吨,年保肥量187.5万吨,有效保护了全省国土安全。森林是保障粮食稳产高产的生态屏障,良好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可以减轻干热风,提高15—20%的粮食产量。
虽然我省林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森林资源总量仍然偏少,生态公益林更少。全省人均有林地面积为0.45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人均林木蓄积量1.27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我省林业资源现状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相称,离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较大差距。实现林木覆盖率达到30%的绿色山东建设目标,林业改革发展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在发展当中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一是林业用地少,发展空间不足。规划林业用地到2020年只有2200多万亩,林地发展空间严重不足,成为我省林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二是荒山荒滩自然条件差,绿化难度大。经过多年努力,我省砂石山区和丘陵地区基本实现了绿化,剩余的375万亩荒山,大部分为石灰岩山,土层瘠薄、干旱缺水、立地条件差、绿化难度大。大面积荒滩地盐碱程度高,适生树种少,造林成活难。三是造林成本高,投入严重不足。据调查,我省一般荒山造林成本每亩1000元左右,特殊地段造林成本需2000元以上。虽然各级不断加大造林绿化的投入,但与造林实际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四是林地逆转流失严重,资源保护难度大。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等工程占用林地增多,未批先占、少批多占的情况时有发生,林地流失呈上升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