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长时间了。怎么解读供给侧改革,也是众说纷纭。但很多解读者并不懂供给的逻辑,最近人民日报发表的《澄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认识误区》就是一例。
作者说「不能简单地从西方经济学比如从萨伊的『供给自动创造自身的需求』的观点中寻找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源泉」,就是袭用传统的误解。作者应该是没读过萨伊的书。
说到萨伊定律我就感觉很无奈。我已经澄清无数次了,萨伊定律根本就不是“供给自动创造自身的需求”,可是我人微言轻,绝大多数学者还是坚持着这个误解。
如果这位作者愿意跟我一样翻开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版)第144页,就会发现,书上赫然写着这么一句话:
「一种产物一经生产,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看清楚了!萨伊定律讲的是供给为其他商品创造需求,而不是「自动创造自身的需求」。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是赞赏萨伊定律的。但他的一篇文章说,为了搞清楚萨伊定律究竟是什么,他还专门找了人问。其实,翻开书,真相就这么简简单单地在眼前。
萨伊定律虽然简单,但威力无穷。萨伊自己在书中有很多演示,我就不重复了。这位作者没理解萨伊,不懂供给的逻辑,所以连简单的问题都没搞清楚,这点我说说吧。
这位作者分析产能过剩,说「情况一:供给大于需求导致产能过剩」、「至于某些一般消费资料产品过剩,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低收入群体和贫困人口虽有实际需求,但缺少支付能力」、「情况二:有效供给不足,不能适应和满足需求结构变化后的市场需求」。
在作者看来,这些现象似乎是孤立的,各有其原因。但是用萨伊定理来看,这些其实就是一回事。
正是因为一些行业占用资源过多,另一些行业得到的资源就少,导致「情况二:有效供给不足」。有效供给不足,意味着人们收入下降,不能为别的行业提供销路,使得那些行业出现「情况一:供给大于需求」以及「某些一般消费资料产品过剩」。
就这么简单吗?就这么简单!在这位作者看来似乎很复杂的经济现象,用简单的萨伊定律却可以理得清清楚楚。
供给的逻辑其实就是需求的逻辑。乙、丙、丁能有效供给才能产生对甲的产品的旺盛需求。过去单方面讲需求,导致一个思维误区,就是很多人以为政府可以刺激、管理需求,不懂得所有的有效需求必须以有效供给为基础。有效供给是只有市场才能解决的。
再看看中国的过剩产能是些什么。都是些钢铁啊、煤炭啊、重工啊等等,很明显是「四万亿」的后遗症。为什么中国的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怪企业家,也不是市场的错。「四万亿」把资源挪走了,企业家想发展有效供给也有心无力。
一头占资源多,另一头有效供给少(也就意味着需求少),当然就出现了产能过剩。「过剩」这个词是错误的。假如另一头有效供给多,需求就会多,「过剩」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准确的说法是产能错误,是两头都错。
政府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好事。供给顺了需求才能旺盛。如果学者都像这位作者一样,对萨伊定律理解反了,还是按照单方面讲需求的旧思路来理解供给,强调政府来调整产业结构,那就是继续背离供给的逻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