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到底有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供企业套用?
如何管理好一个企业?是企业领导者的首要职责,也是企业领导者每时每刻都应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企业管理到底有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供企业套用?
严格地讲,企业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是相同的,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管理模式是不相同的。对具体企业而言,管理模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也就是说,对具体企业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衡量标准,就是资源组合上“公平与效率”。
但对每一个企业而言,不同的发展阶段,又确实存在着不同的管理模式,我们可以分为三种:
人治模式
这种模式普遍存在于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国营企业如此,民营企业尤甚。创业时以家族、朋友起家,维系企业靠亲缘、义气、情面;管理凭经验,决策靠感觉,组织靠道义,控制靠随机,领导靠威信,激励靠奖金,队伍建设靠师傅带徒弟。这种模式在创业初期的存在是合理的,但不适合企业的发展与扩张,如果企业领导人不意识到这种模式的局限性而沉溺于其中,要么会疲于奔命,到处救火;要么机遇一来,钱赚一把,然后管理失控,一夜崩溃。
法治模式
这种模式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在管理平台上必须要跨越的一个台阶。法治管理模式依靠的是把企业各有机组成部分(如组织系统、指挥系统、检查系统、信息系统、激励系统、决策系统等)规范化、制度化、使企业象人的各生理系统一样,有机的融为一体。企业就象一台有生命的机器一样在运转,它的运转靠的是精心设计的机制、流程、程序、制度,它不会因个人好恶而轻易偏移方向,也不会因某个人的离职而停止运转。法治模式的导入,从产权直到日常管理行为都有明确的规范。从人治管理模式走向法治模式,即建立现代企业职业化管理平台,是中国绝大多数稍具规模的企业要实现飞跃和可持续发展而进行“二次创业”的成败关键。
文治模式
文治模式是企业管理在法治模式基础上的升华,是以人为核心,以文化为导向,以制度为基础,以战略为重点的管理模式。管理的主体客体都是人,管理的研究与实践离不开人,可以说,任何管理理论的出现与发展,都是基于“人性”假设的不同,所以探讨管理模式,我们不妨从一个人的观念到结果的因果链入手。对于任何一个人其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而行动决定结果。管理者追求最终结果,于是去管理员工的行为,而行为是由态度决定的,态度是由观念决定的,所以,只有管理人的“观念”、“思想”,才能真正做到“无为而治”。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有赖于员工的创造力,员工管理必然越来越趋向于自我管理。自我管理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在共同愿景目标和共同价值观的认同下极大发挥创造力。所以,文治管理模式下,组织是学习型组织,控制是自我控制,领导靠教育培训,管理中心是人,管理重点是“价值观”。
企业在管理模式建立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 人治、法治、文治,反映的是发展趋势,应随企业的成长,审时度势,适时 推动,作为企业最高领导人不可不察,不可不明。
2. 人治、法治、文治,是管理模式的重要特征,在实际运作中,三种行为会并 存,只是重心在哪里的问题,所以,推动管理模式,不可教条。
3. 人治、法治、文治,无论哪种管理模式,成败关键是“人”,这其中关键的关 键是最高领导层心智模式的改变和职业经理层的培养,我们会发现,教育培 训是管理中永恒的主题。 |